1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所属系列:管理学习题与案例集-第一部分 基础篇: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空题
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既具有( )属性,又具有( )属性。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 )、( )三大类。
3.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的三类技能为( )、( )和( )。
4.管理的目的是( )。
5.可以使用管理的( )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6.管理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 )和( )。
7.有效管理的核心是( )。
8.按照研究范围来划分,管理学科可以分为四大层次,分别是研究单一组织中的管理问题的微观层次;研究( )管理问题的中观层次;研究( )管理问题的宏观层次;以( )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管理一般问题的管理学。
9.无论在哪一种组织中的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者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 )。
10.管理工作表现对象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 )导致的。
11.除了管理以外,协调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这对矛盾的方法有( )。
12.组织的功能在于( )。
二、选择题
1.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2.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3.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在扮演(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名义角色
4.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计划技能
5.作为( ),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 ),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企业家
6.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总裁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7.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8.提出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的学者是( )。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罗伯特·卡兹
D.切斯特·巴纳德
三、名词解释
1.管理
2.计划
3.组织
4.领导
5.控制
6.概念技能
7.人际技能
8.技术技能
9.协调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管理学具有什么特点?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7.管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8.学者们对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9.组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10.组织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试论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任为总裁。在郭宁准备去接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回忆起在该公司工作 30 多年来的情况。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大学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郭宁在一开始时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胜任该工作,因为他对液压装配所知甚少,在管理上也没有实际经验,他几乎每天都手忙脚乱。但是郭宁非常认真好学,他一方面仔细参阅该公司制定的装配工作手册,并努力学习有关的技术;另一方面监督长也不断指导他,使他渐渐摆脱了困境。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他已有能力独立承担液压装配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工作。
在郭宁当助理监督时,他主要关心的是每日的作业管理,该项工作的技术性很强。而当郭宁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状况,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甚至要撰写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而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自己过去喜欢的技术工作。当上装配部经理不久,郭宁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经过时,因为公司已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吸收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令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装配工作手册,使之切合实际。在修订手册的过程中,郭宁发现要让装配工作与整个公司的生产作业协调起来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他还主动到几个工厂去访问,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并把这些工作方法吸收到修订的工作手册中去。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也需要经常修订,郭宁把修订工作手册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工作了几年后,他不但自己学会了做这些工作,而且还学会如何把这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这样,他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指导下属的工作,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当郭宁担任装配部经理 6 年之后,该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了。在与另外 5 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聘任为规划工作的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新职位的能力,但此高级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使他在刚接任时碰到了不少麻烦。例如,他感到很难预测 1 年之后的产品需求情况。在新的岗位上,他还要不断协调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等部门之间的工作。他在新岗位上越来越感到:越是职位上升,越难于仅仅按标准的工作程序去开展工作。但是,他还是渐渐适应了该职位,做出了成绩后又被聘任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而这一职位通常是由该公司资历最深的、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最近,郭宁又被提升为总裁。他知道,一个人当上公司最高主管之时,他应该自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能力,但他也明白自己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因此他不免为此而担忧!
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该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吗?请加以分析。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学习哪些技能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的绩效?
案例二: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危机时,60 岁的三株集团(以下简称为「三株」)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年轻人。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带领这个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仅有知识和技术尚显不足,在关键时刻,最重要的还是经验。」
但是事实对这句话做了无情的否定!
比起史玉柱,吴炳新的市场经验丰富。他原本是国有企业销售科长,并有一个灵气十足的儿子相佐,父子俩从代理「851」生物制品和昂立一号口服液后,毅然自立门户,并趁太阳神、飞龙和巨人脑黄金衰落的机会,用经过精心策划的组合广告打响三株的牌子。公司第一年(1994 年)的销售收入为 1 亿元,第二年为 20 亿元,第三年年销售额为 80 亿元,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在高峰时期曾经达到 47 亿元。在轰然倒下前夕,三株还斥资 5 亿元,收购了 20 多家制药厂。
可是,自以为经验丰富的吴炳新,创造这种辉煌绩效的手法,类似他好言安慰史玉柱一般。吴炳新的三株集团也是以行政为导向的八级干部军队建制。600 个子公司和 200 多个办事处由 5 000 名签订「终身合同」的经理,分别带领 15 万销售大军,在「市场前线总指挥」的命令下,在 1996 年发动了夏季、秋季和冬季「三大战役」,抢占了全国保健品市场的三分之一。
像巨人集团一样,用行政命令和形式上的「终身雇用」「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来的十五万销售大军,一旦碰到风吹草动,像一群乌合之众,都逃之夭夭。即使在平时,这种高度集权的军事化商业组织中的胆大妄为之徒,钻法律不保护私有企业财产的空子,偷骗拐挪、胡作非为。三株总部账面上曾有过的 47 亿元的净资产也子虚乌有。对此,吴炳新也早有觉察,在一次总结会上,他气愤地说:「现在有一种恶劣现象,临时工哄执行经理,执行经理哄经理,经理哄地区经理,最后哄到总部来。」吴炳杰(吴炳新的弟弟)到农村去看了看,结果气得中风了,实际情况跟汇报的情况根本是两回事。在三株倒下之前,吴炳新父子用尽了中外管理经验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使得全国营销网络实现了计算机互联,在管理措施中注入了「鞍钢宪法」「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把支部建在连上」「全员洗澡」「三查三反」「一打五反」等企业管理先进经验。但由于根本决策的失误,在巨人集团倒下两年后,这个由经验丰富的总指挥呕心沥血经营的企业同样走上了不归路。
问题:
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实现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 社会
2.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
3.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4.实现组织目标
5.有效性
6.效益 效率
7.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8.同一类型的多个组织 不同类型的组织群体 所有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
9.协调
10.多样化
11.生产、组织、战争、贸易、道德等
12.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二、选择题
-
B
-
A
-
BC
-
AB
-
BC
-
B
-
AD
-
C
三、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2.计划:是指对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亦即确定未来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拟订方案和措施的管理活动。
3.组织:是指根据既定的组织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4.领导: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指导、激励活动。
5.控制:是指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6.概念技能:是指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7.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8.技术技能:是指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
9.协调:是指使多个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如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有限资源与远大目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同步、和谐。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①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预期目标;②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③ 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④ 协调的中心是人;⑤ 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2.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管理学具有什么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主要包括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往往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管理的原动力。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为三大类:① 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② 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③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三大类的技能:① 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② 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③ 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6.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在品德方面要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精神素质;其次在知识方面要了解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7.管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管理在根本上是为了协调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而产生、发展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8.学者们对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不是。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不同的答案。对于什么是管理,不同的人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对管理认识深化的表现。一般说来,管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9.组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一是组织成员在两个以上,二是组织目标应该统一,三是组织结构必须系统化。
10.组织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组织管理的要点是确定组织特定的组织结构和形成、落实组织成员的权力关系。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内部结构框架,反映了组织中的分工情况,是一个由工作、责任关系、沟通渠道所构成的系统。权力关系即组织关系,在一个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职权关系。
五、论述题
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第三种观点在管理者中广泛存在。
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以为管理的艺术性仅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该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答案要点:郭宁从基层管理者升任总裁的过程中,他的管理责任加重了。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郭宁要更加主动地在实践中去学习、提高自己,以适应这种变化。
从郭宁的成长经历来看,当他担任助理监督时,他的工作重心是关注具体工作的技术和流程;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成了一名基层管理者,工作重点从技术工作转移到了计划、组织、控制等更多的综合性工作上来;当他担任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时,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发生了变化,除了对具体工作的任务下达和指导,还涉及更多的对营销、人事等不同部门工作的协调问题。现在,当上公司总裁后,郭宁的职位上升到了公司的最高层。他的工作重心和管理责任进一步发生了转移,从以生产工作为重心转移到了以公司的全局性问题为重心,从对本部门负责转移到了对公司整体负全责。
在这个过程中,郭宁的工作性质从单一性和专业性不断发展为多元性和综合性,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使自己很好地适应了岗位变化带来的不同要求。在今后的总裁岗位上,郭宁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对工作职责的认知,尽快意识到工作职责和工作重心的的转变,并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
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吗?请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要成功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必须具备很强的概括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相应的业务技术能力。郭宁基本具备这些技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概括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公司总裁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其工作职责包括全局性问题的处理、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公司战略的制定和良好外部环境的创造。根据这些要求,郭宁需要具备杰出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以及一定的技术技能。从郭宁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从基层的技术岗位上成长起来,对公司和行业的技术发展都十分熟悉,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但是对于最重要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他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杰出的概念技能包括广泛的见识、出色的谋略、敏锐的判断等众多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为公司规划出战略性远景,找出合适的发展道路,而这些都需要郭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提升。对于郭宁是否具有人际技能,现有的材料难以直接做出明确的判断,但从郭宁较为顺利的成长路径和他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杰出的工作业绩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郭宁具备较好的人际技能,否则他不可能获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并得到上级管理者的赏识。但是,对于今后的总裁工作,郭宁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不再限于组织内部,而会延伸到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中。因此,其人际技能也仍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学习哪些技能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的绩效?
答案要点:从经理角色理论视角看,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要扮演好联络官、代言人、谈判者三个角色,提升自己这些方面的才能,以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
案例二问题:
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实现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答案:
管理是一门科学。
(1)科学的规律性。管理科学是人类在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作为一门科学,管理科学要求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管理科学是把管理的规律性总结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者管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管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承认管理的科学性,就是要求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发现与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来办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学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学科。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谁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必然会遭到惩罚。例如,企业在经营中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企业必须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盈利。这应该说是古今中外企业必须遵循的不二法则,这就是管理规律,谁违背了就要吃亏。
(2)严密的程序性。科学的逻辑在管理活动中表现为一种严格的程序化操作,程序性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程序性首先体现在管理流程的设计中,其次体现在具体的操作工艺中。
(3)先进的技术性。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理论只有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技能才能发挥作用。在现代管理学中,这些管理技术又被转换成各种管理软件和具体的操作技能,以便完成具体的管理任务。
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像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是一种艺术。同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所谓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觉、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的因素,被人们称之为「艺术」的部分,这部分也正是管理学应该开发的处女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发展,那些未知的、模糊的、活的领域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没有),但需要人们去从事管理艺术水平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管理的艺术性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求如下。
(1)巧妙的应变性。管理者在其管理生涯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有无应变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当组织遇到突然的重大变故时,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灵活的策略性。管理者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探索,而且需要从策略层面上进行灵活操作,只有一个个策略上的成功,才能最终取得战略上的成功。
(3)完美的协调性。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各种关系的成功协调,如乐队指挥、弹奏钢琴协奏曲。协调出动力、出效益。人际关系的成功协调是对管理者的重大考验。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
在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第三种看法在管理者中广泛存在。
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从该案例来看:(1)史玉柱的失败缘于在管理艺术性方面的失败,而吴炳新的失败缘于在管理科学性方面的失败。后者过分夸大管理中经验和直觉的作用,认为自己具有大智慧并谙熟管理艺术,别人都是不够聪明的。因此,过分迷信自己的管理艺术,造成权大于法,最终带来管理的失败。
(2)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一方面,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另一方面,靠的是一套科学的制度。因为制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用管理艺术进行弥补。因此,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系统目标。
————————————————————
本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