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顶部

1第一节 药品阴阳论

第一节 药品阴阳论 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互相气味,厚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总而言之,不可...

2第二节 药性赋

第二节 药性赋 用药之法,唯取其效。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君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犀角解乎心热,牛黄定其胆惊。连翘...

3第三节 药性指掌

第三节 药性指掌 人参甘温有微寒,止渴生津亦利痰,润肺开心通血脉,调荣补气解虚烦。 黄芪甘温益元气,调血医崩又祛风,止痛排脓托疮毒,虚劳自汗服即安。 白术甘苦温无毒,止泻益津消五谷,利...

4〔附〕中医临床药性分类与脏腑用药

〔附〕中医临床药性分类与脏腑用药 一、临床药性分类 (一)理气药 1.补气 人参、黄芪、山药、黄精、白茯苓、白术、紫河车。 2.下气 厚朴、沉香、檀香、紫苏叶、藿香、砂仁、香薷草、香附子、...

4第四节 药性补遗

第四节 药性补遗 业医之道,药性先识。品味虽多,主治当审。人参补元气,泄虚热而止渴。黄芪补三焦,敛盗汗而托疮。白术健脾强胃,除湿消痞化痰。苍术宽中发汗,导窠囊积饮。茯苓安惊利窍,益...

5第五节 通用古方类集汤散歌

第五节 通用古方类集汤散歌 今用古方,理法审证,采制考药,视病加减,切莫抄方治病,以贻害病人。 一、发表汤散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

6第六节 用药凡例歌赋

第六节 用药凡例歌赋 左头痛用归芎,右头痛用参芪,头风痛藁白芷,诸头痛蔓荆子,巅顶之痛不同,用藁本去川芎。肢节风湿羌活,小腹痛用青皮,心痞黄连枳实。腹痛须用白芍,寒加桂枝黄柏。腹中...

7第七节 常用十三古方加减歌

第七节 常用十三古方加减歌 一、四君汤加减歌(补气之总剂,健脾养胃之祖方) 四君白术参苓草,补中益气诚如宝。加入陈皮名异功,气虚自汗黄芪好。方加橘半六君汤,健脾和胃如此方。香砂 [1] 配对...

8第八节 七方十二剂临证应用

第八节 七方十二剂临证应用 对症用药,因病立方,乃用药之道。先人制方,微妙精详,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所治之病,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不同,则不必...

9第九节 中药采集炮制技术

第九节 中药采集炮制技术 一、中药采集法 中药品种,从《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晋代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扩至 730 种,《蜀本草》新增药本草 130 种,《嘉祐补注本草》又增到 1082 种,宋代《大观本草...

10第十节 煎药服药禁忌

第十节 煎药服药禁忌 一、汤散煎药法 煎药之法,药之效不效,最宜深究。凡煎汤剂,必先以主治之为君药,初欲微火,先煮数沸,然后余药文火缓缓熬之,得所勿揭盖,连罐取起,坐凉水中,候温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