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顶部

1《救风尘》比《梦华录》好在哪?

所属系列:语文课 II:课本之外,浪漫至死不渝

《救风尘》比《梦华录》好在哪?

语文课 II:课本之外,浪漫至死不渝

我问学生:「最近网上有个热播剧叫《梦华录》,你们看了没?」

学生说:「刘亦菲演的那个吗?看了看了,只看了八集就开学了。」

我说:「没办法,咱们放一次假不容易。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超好看!」

我说:「哪里好看?还记得我以前跟你们说过吗,如果想跟别人安利你喜欢的歌和影视,如果只笼统地说「好看」,往往没那么有说服力,不如说具体一些更令人信服。跟我们写语文阅读题一样,经常让你赏析,赏,是欣赏,就是写得好;析,是分析,就是好在哪里。

能不能大概说一说,你觉得《梦华录》好在哪里?」

学生说:「那当然是刘亦菲的绝世美貌了。」

我说:「哈哈哈,除了颜好,别的呢?」

学生说:「还有画面美,取景跟电影似的,都能截图当壁纸了。啊,还有故事情节也好。对了,老师,这个故事还是取材于关汉卿的剧本呢,叫《救风尘》。」

我说:「我正准备说呢,被你抢先了。关汉卿是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说:「元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我说:「准确地说,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我们高一学过他的课文……」

学生说:「《窦娥冤》!」

我说:「对的。《窦娥冤》是悲剧,但《救风尘》是喜剧,还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首。」

学生说:「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我说:「为什么呀?」

学生说:「既然原著是喜剧,肯定结局很好。等下次放假回去我就能放心大胆地追了,不用害怕给编剧寄刀片了。我就是喜欢看喜剧,轻松搞笑。」

「老师,那你讲一讲原作呗。」

又有学生说:「不行,不要剧透!」

我说:「没关系。编剧如果要把古典著作改编成影视作品,肯定不会直接按照原著去拍,往往都是在原著的架子上加上了很多新的人物和新的设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算是和原著属于独立的两部作品了。」

「如果你们看了《梦华录》的前八集,那么其实就已经包含了《救风尘》原著的内容。

刚才有同学说没有看过,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汴梁城的妓院中,有一对结拜姐妹,赵盼儿和宋引章。

宋引章本来有未婚夫,是一个诚恳老实的秀才。

但她后来又遇见了一个叫周舍的渣男。

在渣男每天甜言蜜语的攻势之下,宋引章决定抛弃原本有婚约的安秀才,嫁给周舍。

她的母亲和结拜姐姐赵盼儿都强烈反对,但宋引章不听,执意要跟着周舍走。

结果回去之后,渣男就露出了本来面目,每天对她非打即骂,宋引章只好又写信央求赵盼儿姐姐来救自己。

所以这部元杂剧才叫《救风尘》。

讲的就是赵盼儿凭一己之力,救姐妹脱离火坑的故事。」

学生说:「咦,不是三姐妹吗,还有孙三娘呢?」

我说:「原著没有孙三娘,是电视剧加进去的。」

学生说:「好吧。但原著里,宋引章是有个未婚夫的。老师,我觉得原著不好,把宋引章写成渣女了。

她都有未婚夫了,还跟着渣男跑,不就是渣女行为吗?」

我说:「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是这样。

但评价人物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

别忘了她们的身份都是妓女,在从良嫁人之前,妓女总是要接客的。

她一日没有从良,她就一日得接客,也就意味着一日就有选择的权利。

宋引章不是渣女,因为她本性并不是朝三暮四。

从原著来看,她从开始到最后,都对自己乐籍的身份耿耿于怀,

最大的梦想就是早日从良嫁人,只因书生迟迟没有中举,

婚期未定,这时又遇见了渣男周舍,对她甜言蜜语,知冷知热,所以才一时昏了头。

她那时不听母亲和闺蜜的劝,义无反顾地跟定周舍时,也是怀着一腔热忱,想要跟他天长地久的。」

学生说:「对,电视剧里宋引章也是这样,特别恋爱脑,整天想着脱籍。不过,一个妓女还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那不是太傻了吗?」

我说:「是。我们分析人物有个很重要的手法,叫做对比衬托。

同为青楼女子,宋引章很容易被渣男的花言巧语哄骗,

但赵盼儿就不会,

她一直都冷静清醒,知道逛青楼的都是浪荡子弟,做不了丈夫,

知道他们的海誓山盟全是假话,

知道这种事一般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我想,这大概和人物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原著里,宋引章是娇养长大,被母亲和姐姐保护得太好,所以不谙世事,心思单纯。

赵盼儿因命运从未眷顾过她,一直孤身行走,所以只能冷眼看世界,人情练达。

说到这儿我想到,很多文艺作品中的闺蜜组合就是这样的:一个御姐,一个萝莉;一个成熟练达,一个天真烂漫;一个习惯照顾人,一个习惯被照顾;一个向往美好,一个是美好本身。

就像薛宝钗和林黛玉,梅兰妮和斯嘉丽,甄嬛和淳儿,赵盼儿和宋引章。

当然,这几组闺蜜之间区别也很大,不能一概而论,但大致上符合这两种类型。」

学生说:「等等,赵盼儿和宋引章身世还不一样吗?」

我说:「是的。这就是《救风尘》和《梦华录》的不同之处:

赵盼儿一出场就没有父母,但宋引章是有父母的,父亲早年亡故,母亲是乐籍。

在古代,乐籍制度是世代相传的,所以她也是乐籍。

即使身在乐籍,母亲却非常爱她,呵护她,所以宋引章从小就有足够的爱,被保护得很好,性格天真单纯,又执拗倔强。

但赵盼儿是如何沦落风尘的,作者并没有明写;

他用的是暗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实现:宋引章有非常爱她,呵护她,一心为她着想的母亲,也有诚恳正直,对她一心一意的未婚夫。

相比之下,赵盼儿什么都没有。」

「你们发现了吗?关汉卿很喜欢写底层人民。

比如我们学过的《窦娥冤》,是四大悲剧之一,其他的三个分别是《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孤儿》,写的都是皇家贵族之事。

唯独关汉卿,他选择写的不是王公贵族,而是窦娥这样一个底层的妇女。

这就说明了他是个扎根百姓的剧作家,他对窦娥,对赵盼儿这样的底层人民有着由衷的关怀。

话说回来,我们看《窦娥冤》,会觉得窦娥已经很惨了。

可赵盼儿的出身,甚至还不如窦娥。

因为窦娥好歹是良家妇女,好歹有个后来当了高官的父亲,也有夫君,有婆婆,

虽然夫君早年亡故,但在封建社会的标准中,她是有夫家作为倚仗的。

但赵盼儿是个无父无母的风尘女子——她是怎么沦为风尘女子的,剧中没有交代。

因为戏剧和小说不同,戏剧的情节往往是很紧张的,笔墨要集中在矛盾冲突上,这就意味着在剧外有很大的留白空间,供我们联想。

像窦娥一样,赵盼儿也是不幸的,甚至更加不幸,她从小就没有被爱过。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写一个女孩子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怎么写比较好?」

学生说:「嗯……像窦娥那样,从小被父亲卖掉做童养媳。」

我说:「这话说的,好像窦娥的父亲是个大恶人。

其实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并不是反派,关汉卿丝毫没有要批判他的意思。

让女儿做童养媳,不能说明他就不爱女儿,因为这个行为,也是他在当时权衡了所有利弊之后,做出的自认为最稳妥的安排。

现在我们觉得童养媳很罪恶,因为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基本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在关汉卿生活的元代,民间童养媳现象司空见惯,窦娥的婆家家底是殷实的,婆婆本人是善良的。

而且儿女婚事本来就该由父母做主,所以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了。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窦娥本来的名字,其实不叫窦娥。」

学生说:「啊,在开头有说,叫窦端云。」

我说:「是的,这个名字有没有一种书香门第小姐的气质?读书人爱自己的女儿,就会给她一个美好的名字。

但《救风尘》里的赵盼儿不同,

她叫盼儿,是「招娣」的另一种委婉说法。

这意味着她的父母无论是谁,并不期待她的出生,他们真正想生的是儿子。

想必她的出生一定伴随着父母的失望,所以她的名字,不是对她本人的期待和祝福,而是包含着父母对梦想中的儿子的期待。

其实当我每次看到这种名字,心里就马上明白,这是个一出生就不被爱,不被期待的女孩子,就忍不住为这样的女孩子感到难过——所以我觉得,这个写法简直是简练传神到极致了。

这也说明了越是像关汉卿这样的大手笔,他们笔下的细节就越耐人寻味。」

我接着说:「不同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端云」和「盼儿」的不同,同一部作品中,也有名字和身世的对比。

《救风尘》里,同为两姐妹,除了盼儿,引章这个名字就很文雅。

因为在原著里,赵盼儿没什么文化,但宋引章是读过书,会作诗,擅歌乐的,《说文解字》有云:「乐竟为一章」。

我想,关汉卿在起名时,大概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名字和人设往往是契合的:一个出身市井,没多少文化,所以叫盼儿;一个从小读书识字,所以叫引章。

这个名字契合她擅歌乐的人设,在原著中,她是当时名动汴梁城的「歌者宋引章」。

说到这儿,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现在看电视剧,如果里面有一对闺蜜,她们之间家世、容貌、才艺和前途都有不小的差距,一般剧情会怎么发展?」

学生说:「哈哈哈,那肯定是各种嫉妒,使绊子,塑料姐妹花。」

我说:「你们能这么总结,看来已经熟知国产剧的套路了。

但其实,矛盾冲突不一定非要靠这么俗套的方式才能实现。

面对各方面都比自己好的同伴,心生嫉妒是人之常情,但真正人格高贵的人,绝不会让自己的行为被可笑的嫉妒情绪所支配。

王尔德说过一句话:「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表示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需要非常优良的本性。」

赵盼儿就是一个拥有这种「非常优良的本性」的人。

所以,真正坚实可靠的闺蜜情和塑料姐妹情完全不一样,它不需要滥俗的套路,本身就非常美好,非常有看点。」

学生说:「对对对,我也觉得,其实闺蜜情只要写好了就能很感人,比写爱情还要感人。」

我说:「那我建议大家去看看《救风尘》。也不长,八千多字。」

学生说:「啊……八千多字还不长……还是你讲讲吧,她俩后来怎么样了?有争一个男人吗?对了,原著里有顾千帆吗?」

我说:「原著里没有顾千帆,她俩也没有争一个男人。咳,我觉得你们但凡多看点正常的文学作品,脑子里面就没这么多滥俗的套路了。」

学生说:「可是,两姐妹争一个男人向来都很有看点啊!你不是说元杂剧要有看点,里面的很多冲突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吗?」

我说:「……是的。元杂剧和唐诗宋词不同,面向的受众群体下沉到了底层百姓,不再是书斋里的士大夫才能欣赏,而那些普通百姓喜欢的口味,其实就跟现在我们喜欢看的差不多。

比如《窦娥冤》就完美符合大众口味,因为它有谋杀、有神迹、有父子配婆媳、有极大的冤屈、有痛快的复仇,这些都能精准地戳在大众的爽点之上。

按这个思路,你猜猜,假如有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子被渣男骗了,她的好闺蜜会做什么?你们作为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说:「那还用猜?必然是手撕渣男啊!」

我说:「对。肯定要手撕渣男,这样才能看的很爽。

问题是,怎么撕?」

学生说:「嗯……大吵大闹,让渣男身败名裂,让渣男付出代价。」

我说:「身败名裂和付出代价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要靠大吵大闹,那就跟泼妇没什么区别了。《救风尘》里的赵盼儿可不是泼妇,是一个非常机智勇敢的女孩子,

所以她替好姐妹手撕渣男的方式也是非常机智的,不需要大吵大闹,但看得更过瘾。

我觉得《救风尘》其实很适合翻拍成现在流行那种大女主的电影。

不是《梦华录》这样的电视剧,而是电影。

因为它情节没那么复杂,主题就是闺蜜情,还有风尘女子的侠义情怀。

这种女孩子互帮互助,自立自强的故事,中间情节曲折,结尾大快人心,拍出来肯定好看。」

学生说:「《梦华录》就已经很好看啦。拍成电影也行,主角就是赵盼儿和宋引章,没有男人,大女主不需要男人。」

我说:「哈哈,有道理。其实主角是两闺蜜的电影不少,但是古代题材的好像不多见。

《救风尘》写闺蜜情,还有一个有趣又值得留意的地方:无论是宋引章自己,还是她未婚夫,还是她母亲,所有人在慌乱无措,心急如焚的时候,下意识想到的第一个求助对象,就是赵盼儿。大家想想,这叫什么写法?」

学生说:「侧面描写。」

我说:「对。就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荆轲刺秦王》,最后一句是「秦王目眩良久」。

这句话看上去好像是在写秦王,但实际上还是在写荆轲,属于对荆轲的侧面描写,用秦王的目眩来衬托荆轲的勇猛。

所以大家想想,刚才我们说,写宋引章的母亲和未婚夫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向赵盼儿求助,这等于在写什么?」

学生说:「啊,就是在写赵盼儿和宋引章的姐妹情深吧?」

我说:「还有吗?」

学生说:「还有写赵盼儿的能力和手段。说明别人信任她,觉得她不仅愿意去救,而且去了肯定能救成功。」

我说:「说得很好。关汉卿要写赵盼儿的重情重义,聪慧果敢,不必直接把一大堆这样的修饰词扔到她身上,那是三流作者的写法。

他只需去写,赵盼儿周围的人,对她有着多么深厚的发自内心的信任和依赖;赵盼儿对宋引章的姐妹情谊,她的能力和手段,就像是他们在绝望中所能抓到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们是那么热切地期待着赵盼儿能伸出援手,成功地劝说宋引章,搭救宋引章。

他们坚信,如果连赵盼儿都做不到,那这个世界上就没人能做得到了。

这些看起来是写别人,其实还是在写赵盼儿,是侧面描写。」

其他学生说:「那后来赵盼儿救风尘成功了吗?」

又有学生说:「肯定成功了,问题是她怎么做到的?」

我说:「从题目猜一猜,题目的全称是《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结合你们刚才说的观众喜欢的看点,应该能猜到吧?」

学生说:「风月什么意思?啊,她去勾引渣男了!干得漂亮!」

我说:「是的。这就是赵盼儿深谙人性的体现。她也是妓女,她足够了解男人,特别是了解像周舍这样的浪荡子弟,知道他们的弱点,知道怎么施展手段对付他们。

我们别忘了,赵盼儿自己也是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啊,所以她精心梳妆打扮得花团锦簇,还准备了酒,羊和大红罗缎的彩礼,去郑州找周舍了。

见到周舍之后,赵盼儿的厉害手段就体现出来了:先是吹捧周舍,故意酸溜溜地说,还是妹子有福气,找到了这么一个青春俊朗的郎君。

周舍已经不记得赵盼儿是谁了,他苦思冥想,猜错了两回。

赵盼儿佯装生气,骂周舍没良心,说自己早就听别人说他怎么好怎么好,心里一直思慕,等到见到真人,没料想他已经和引章妹子在一起了,自己得知后伤心欲绝,所以当时才强烈反对宋引章嫁给他——

然后话锋一转,继续骂周舍带引章走是辜负了自己,马上要扭身回家。

这时周舍就慌了,他本来就是个沉迷女色的浪荡子弟,看着眼前的美人儿含羞带怒地表白,哪有不反过来上赶着的道理?

何况赵盼儿的话术,内在逻辑是满分的:早就仰慕,不曾得见;得见之后,朝思暮想;反对婚事,只因嫉妒;仍放不下,千里相寻——

这一套话术非常完整,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破绽,加上赵盼儿一张如花似玉的脸,哪个男人能抗拒?何况对周舍这样的渣男,简直手到擒来。」

学生说:「哇,厉害,赵盼儿也是高端玩家。」

我说:「我觉得这一段如果真拍成电影,一定很好看。(学生点头)

赵盼儿的手段还不止如此,她在和周舍周旋的同时,又悄悄地给宋引章传了信,故意让引章来大哭大闹;周舍本来就已经厌烦了宋引章,又见她多次来闹,觉得她是自己和新欢之间的阻碍,就在赵盼儿的诱导下写了一封休书。

其实这时,赵盼儿已经安排了宋引章那个书生未婚夫在旅店等着,宋引章一拿到休书,马上派人送信给在旅店等候的书生,让他去官府击鼓鸣冤,告周舍强娶自己妻子,要周舍归还。」

学生说:「啊?不对,那官府万一真的判周舍把宋引章还给书生怎么办?」

我说:「事实上官府就是这么判的。」

学生说:「那书生还愿意娶她?」

我说:「为什么不愿意?」

学生:……

我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是觉得宋引章已经背叛了书生,所以书生就不会再原谅她了。

但事实上,咱们之前也分析了,对当时宋引章的处境来说,这种行为不能叫背叛,而且你们低估了一个痴情又老实的书生对心上人的爱。低估了他的接受能力。

还有一点,宋引章本身也是个非常美好的女孩子。

长得好看,会写诗,唱歌好听,天真单纯,性格温柔又倔强,她和书生之间是有感情基础和精神交流的。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赵盼儿的侠义勇敢,机智善良,像赵盼儿这样的女孩能和宋引章成为好闺蜜,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其实也说明宋引章本身是个好姑娘。

而作者的本意,就是在赞颂这些底层女孩子的美好和坚强,叹息她们流落风尘的不幸命运。」

学生说:「好吧。后来他们真的成亲了?」

我说:「是的。其实《救风尘》的完整回目,就是《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花柳成花烛,是宋引章的结局。而赵盼儿最后还是孑然一身。」

学生说:「……大女主不需要男人。」

我说:「哈哈哈,可以这么理解。」

学生问:「对了,老师,你刚开始说《救风尘》是喜剧,但为啥我感觉不太像喜剧啊,就因为它有个大团圆结局吗?那能不能说有好结局的都是喜剧?」

我说:「你们是不是感觉《救风尘》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喜剧片有点不一样?」

学生说:「是啊。现在的喜剧片都是像开心麻花那种电影,我坐到电影院里,能哈哈哈哈从头笑到尾的那种。」

我说:「一部好的喜剧,确实会让人发笑。但是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思考一下,让人发笑是通过什么逻辑实现的?」

学生说:「就是好笑呗,还需要逻辑?」

我说:「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咱们班主任那么严肃的一个人,平时都只穿黑色蓝色的衬衫,板着一张脸从来不笑。有一天他来上课,穿了一件粉色的印着叮当猫的衣服,你们会怎么想?」

学生说:「哈哈哈,真的吗?他有叮当猫的衣服?」

我说:「……说了是举个例子。你在脑海中想一下他穿叮当猫衣服的样子,会不会觉得很好笑?所以,笑点的营造背后确实有逻辑,其一就在于强烈的反差。

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穿着叮当猫的衣服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一个古板严肃的中年男人穿着叮当猫的衣服就突然变得可笑。你们刚才说开心麻花的电影,我就想到《羞羞的铁拳》,艾迪生和马小的灵魂互换,你看一个男性拳手用女性娇羞的姿态和扭捏的声音说话,我们就觉得很好笑,这就是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

学生说:「有道理!」

我说:「文艺领域有个比较普遍的喜剧概念就是,喜剧之所以引人发笑,是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动机和结果是矛盾的。

《救风尘》里,这种反差也是有的。

比如,周舍光鲜亮丽的外表和龌龊丑陋的内心之间的强烈反差,周舍前面对宋引章刚说完甜言蜜语,后面一进门就打了她五十杀威棒的强烈反差,赵盼儿勾引周舍时的轻浮,和对簿公堂时的凛然之间的强烈反差。

还有一点,这种强烈反差不仅体现在人物上,还体现在情节上,我们一般叫反转。」

学生说:「对,要是情节不断反转,前面刚说完后面马上就打脸,就感觉好好笑。」

我说:「是的。比如说赵盼儿劝宋引章不要相信周舍时说,你以后吃了亏别告诉我。

然后宋引章说,我就算吃了亏也绝对不找你。

然后镜头一转,就是宋引章给赵盼儿写信求她来救自己。」

学生说:「哈哈哈,好打脸!」

我说:「对,这些演出来其实很有喜剧效果的。」

学生说:「我觉得喜剧好笑,很大一部分也在于台词好笑。」

我说:「是的。因为我在这里跟你们只是转述故事情节,你们并没有亲自听到里面的台词,所以感受不到这一点。

其实原著里有好多好笑的台词,比如周舍让赵盼儿赌咒发誓,赵盼儿就说,要是我骗了你,我就被水塘里的虫子踩死,就被空心草打骨折。

这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拿豆腐撞死,喝可乐服毒,拿面条上吊。

还有周舍对小厮说的,有事来妓院找我,小厮说:妓院里找不到呢?他说:来赌场找我。小厮说:赌场找不到呢?周舍说:来牢房找我。

读起来就感觉很好笑,周舍对自己认知还挺明确的,要是不在妓院和赌场,那必然就在牢房里了。

这就是看书和听故事的不同,听故事了解的只是情节,但是对于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还是得细读,越细读,收获就越多。」

「读《救风尘》的故事,我常常感慨于赵盼儿的清醒机智和孤勇:她的出身是一手烂牌,却以最美好的姿态,绽放出了人生的精彩;她不需要官配,孑然一人足矣;她以弱女子的一己之力,救姐妹于风尘;她从未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明白,纵使身在风尘,也要自立自尊。」

「刚上课时我们提到,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想,他之所以能在后世有这么高的评价,不仅仅因为他的创作是真正深入底层人民的,还因为他在写那些底层女性的时候,能真正带着欣赏和悲悯的眼光去写,这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甚至明清的很多作家文人。

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像窦娥,像赵盼儿这样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她们即便生在底层,即便命途多舛,即便经历了严刑的拷打和生活的重压,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也绝不会屈服。

她们美好善良,真诚勇敢,有一颗金子做的心。」

我想这些底层的女性,如果能生在当代,她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但就算是在一千年前,就算际遇如何不幸,也有幸遇见关汉卿这样的大手笔,来书写属于她们的传奇;

她们像是明珠不幸坠落尘土,但我们知道,真正的明珠不会蒙尘,即使是在尘埃里,也会熠熠生辉。」

备案号:YXX1jKKJBZMCxxxRKMOC9ldw

编辑于 2022-07-13 13:51 · 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下一节
《西游记》里有哪些可悲的细节?

赞同 225

目录
27 评论

语文课 II:课本之外,浪漫至死不渝

心存星光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

————————————————————
本站(yanxuan.org)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