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顶部

1全面的视角是如何形成的

所属系列:与自己和解:如何活得通透自如-第一章 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什么

01
全面的视角是如何形成的

人体内有三种经常互相冲突的力量,它们分别是:灵魂的力量、自我的力量和身体的力量。简而言之,我们的灵魂希望做正确的事;我们的自我希望自己是对的,并且认为自己一直是光鲜亮丽的;我们的身体则只想逃离这一切。在生活中,当你做任何决定的时候:

·你可以选择做让你感觉很棒的事。

·你可以选择做让你看起来很棒的事。

·你可以选择做好事或正确的事。

我们会做那些让我们感觉舒服或愉快的事,是因为我们受到身体的驱使。过度地做这些事情,就像吃太多或睡过头一样。事实上,我们会做这些事,仅仅是因为其能让我们感觉很好。当我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的驱使时,我们就会不顾别人的感受乱开玩笑,或者进行超出我们负担能力的奢侈消费,诸如此类。当我们的自我做主角时,我们不会被真正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吸引,只会被那些让我们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东西吸引。

只有当我们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做正确的事时,我们才能获得自尊心。这是一个以灵魂(道德或良知)为导向的选择。事实上,自尊心和自控就是这样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情感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觉得自己想做什么事就应该去做什么事。相反,情感自由意味着忽视我们当时的种种欲望,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假如你正在节食,而突然间,你很想吃一块巧克力,你拼命抵制这个诱惑,但最终还是屈服了——那么,你获得了自由还是被身体奴役了呢?我们想吃一块巧克力,于是我们吃了。可我们喜欢吃下巧克力之后的感觉吗?当我们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时,我们就能控制自己、增强自尊心。

做好事带来好心情

每当我们没能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我们无法克制一时的冲动,或为了赢得别人的赞扬或认可而出卖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尊心。当我们一再屈服于即时的满足,或者为了保持、维护一个形象而活着时,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愤怒,并最终感到内心空虚。为了平息那种「我不喜欢我自己」的潜意识中的痛苦,我们会竭尽所能让自己感觉良好。我们渴望去爱自己,却失去了自我。由于无法给自己带来幸福,我们会螺旋式下降,退避到那个空洞无物、招致自我毁灭的「避难所」中,通过过度饮食、酗酒、滥用药物,以及毫无意义地消遣和放纵等行为,让自己暂时忘却痛苦。这些虚无缥缈的「高兴事」,掩盖了我们的自卑。而由于我们追求的快乐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我们进一步陷入绝望之中,并继续逃避现实。

不妨让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有没有试过和你不喜欢的人愉快地交谈?或者,和一个让你心烦意乱的人共度一小时或一整天?这一定会让你感到痛苦。如果你必须和那个你讨厌的人每时每刻都待在一起,然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恰好就是你自己,那么你该怎么办?对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来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会让他感到心力交瘁。这就像为我们讨厌的老板工作一样。即便是最不费力的活儿也会让你心生厌恶。我们会为一个忘恩负义、失去自控能力的人努力工作、费心费神吗?不太可能,更别提爱他、尊重他了。你说不定会引导他追求一些毫无意义的事物,或用无休无止的娱乐来让他安静或分心,甚至任由他迷失在辱骂这一行为的阴霾中——只要你不必面对他,当然更不用说帮助他了。

如果我们不爱自己,那么我们忍受短期痛苦以获得长期收益的意愿就会减弱。谁会愿意为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付出努力、忍受折磨和历尽艰辛呢?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研究表明,为我们的生活负起责任,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人类具有避免这种固有痛苦的倾向,而这正是我们容易动怒的原因,也是几乎所有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和各种不良癖好的根源。[1]

视角是否全面 = 心理是否健康

随着我们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计后果、不负责任,我们的「自我」就会加速膨胀,以补偿我们的负罪感、不安全感和羞耻心。我们的视角变窄了,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整个世界——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敏感,情绪也更不稳定。我们甚至会拒绝接受关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生活的现实,并安于懒散怠惰、害怕痛苦的心态。这时,我们的「自我」会开始「保护」我们,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别的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一定是你有问题,不然就是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或者是别人在找我的麻烦。」神经质和妄想症的种子就这样被播下了。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继续保持完美,我们只能被迫扭曲周围的世界。如果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存在问题,那么我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2]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理智,即失去了看清世界、接受世界和回应世界的能力,那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全面的视角。情绪不稳定——愤怒的根源,从根本上说是缺乏明晰的视角造成的,而这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对我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负责任的(心灵导向的)选择 → 自尊心增强 → 自我萎缩 → 未失真的现实 → 看到并接受现实(即便有时很艰难、很痛苦)= 心理健康 → 采取负责任的行为

不负责任的(自我导向的/纵容自己身体的)选择 → 自尊心减弱 → 自我膨胀 → 无法/不愿看到并接受现实(当这意味着艰难和痛苦)= 心理不健康 → 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

[1] See M. Scott Peck, The Road Less Traveled: A New Psychology of Lov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Spiritual Growth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78), 17–19. See Roy F. Baumeister, Todd F. Heatherton, and Dianne M. Tice, Losing Control: 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4). Also see Christopher Peterson and Martin E. P. Seligma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In Proverbs 26:13, King Solomon wrote, “The sluggard says, ‘There is a lion outside! I shall be slain in the streets!’” One might think that the coward would make such a declaration, but the wisest of men teaches us that, rather than accepting the pain and stigma of laziness, we invent fears to justify our inaction. He further explains, “The sluggard [is] wiser in his own conceit than seven men that can render a reason” (Proverbs 26:16), because his warped perception has become so ingrained that he cannot be convinced otherwise. (Laziness is not confined to physical exertion, but to the reluctance to exert effort of any type, including, most certainly, emotionally and cognitively).

————————————————————
本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