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顶部

2何晏:傅粉何郎,不惧卸妆

所属系列:魏晋名士录:那些乱世中的风流才子们-第一章 名士风流 始于洛下

何晏:傅粉何郎,不惧卸妆

魏晋名士录:那些乱世中的风流才子们

01.

魏晋时期,男人涂脂抹粉,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是一种风尚,并不足为怪。

有一美男,名曰何晏,字平叔,人到中年,仍相貌俊美,肤白如玉,这让当朝皇上魏明帝心里很不爽,认为何晏脸上必定擦了厚厚的粉,才出来见人。

于是,他想了个损招。

有天,他借故召见何平叔,并赏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让他当众吃完。

这何平叔,不但有颜值,同样有才华,谈起玄学来滔滔不绝,搁在今天,上个奇葩说,或者开个网络直播,动动嘴皮子,粉丝点赞转发、弹幕打赏,估计分分钟观看人数就会破万。

要不然曹操也不会那么喜欢他,收他为义子,还把公主许配给他。

哼!皇上的这点小心思,傻子都看得出来,他是想让我在这大夏天,吃了这碗热汤面,脸上大汗淋漓,弄花了妆容,好让我当众出丑呢。

聪明的何平叔,早已洞悉一切。

尽管已吃过午饭,但皇帝的命令哪敢违抗?只好端起碗,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吃面喝汤。果不其然,一碗面还未下肚,脸上豆大的汗珠,就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

皇帝旁边的宫女太监们,各个瞪大眼睛好奇地盯着他,故意不给递手帕。

见此情景,何平叔很生气,但又不好发作。顾不上什么斯文礼仪了,连忙抬起手臂,用衣袖擦起汗来。这该死的汗哦,一遍擦完,不一会儿额头上又冒出来,只得不停地擦。

魏明帝,坐在龙椅上,直勾勾地盯着这位中年大叔,想到他平时夸夸其谈的浮夸样,就觉得厌恶,恨不得上前扇一耳光,也替自己的父亲曹丕出口恶气。

但想到他毕竟是爷爷宠爱的义子,又是自己的姑父,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只好忍着。不过,此时他心里得意得很:今天,玉面何郎的人设快要倒塌了!哈哈哈……

事实上,何平叔让他失望了。

那张脸,越用衣服擦,肤色竟然比原先还提亮了 N 倍,看起来更加皎洁明亮,简直就像刚敷了珍珠面膜,肌肤重新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看到这一幕,魏明帝当场傻眼了!恨不得大叫起来,但理智提醒他,只好把这些话又咽回肚子里:

是什么神奇的产品有如此功效,快快拿来让朕也试试。

呵呵,皇帝哪里知道,美容用单纯的涂涂抹抹根本不管用,我可是靠长期内在的调理,才吃出来的好皮肤。这个秘密就是五石散!五石散!五石散!重要的事说三遍,可我就是不告诉你。谁让你和你老爸(曹丕)都讨厌我呢!哈哈哈!让你们羡慕嫉妒恨吧。

想到这,何平叔得意地笑了。

这场轰动一时的卸妆,证实了何晏是真正的纯天然帅哥,《世说新语》记载了这一幕: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出自《世说新语·容止》

虽然何平叔无法和潘安、卫玠一样挤身于古代十大美男之列,但在盛产帅哥的魏晋史上,能留下自己的美名,这一次卸妆实在功不可没。

02.

何晏之所以美,是遗传了母亲的好基因。据传他是东汉末年外戚何进的孙子。父亲早逝,母亲尹氏美貌动人。曹操见之,立刻被其所吸引,随机纳为夫人。此时尹氏正怀有身孕,何晏一出生就成了曹操养子。幼时的何晏「慧心天悟,形貌绝美」,七八岁时已能同曹操论说兵书,曹操「奇爱之」,想让他也姓曹,做自己的儿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出自《世说新语·夙慧》

何晏的反应出人意料。他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站在其中,并说:这就是何氏之庐。意即自己是何家的人。曹操并没有生气,送他回何家,但还是收为义子,允许他自由出入府中,和曹丕、曹植享受同样的待遇,吃穿用度皆无差异。这引起了曹丕的嫉妒,背地里叫他假子。

成年后的何晏,容貌更加俊美,对自己的仪容服饰尤为在意,走路都拿着铜镜左顾右盼,做出一副顾影自怜的样子。更有甚者,还喜好穿女装。当然,这并不影响曹操对他的喜爱,把金乡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了个关内侯。

此时的何晏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这一切随着曹操的去世而画上了休止符。曹丕继位后,何晏迅速失业,只能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身份活跃于上流交际圈。他注解《论语》、《老子》,成果颇丰。但当另一个天才少年王弼拿着自己研究《老子》的论文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大吃一惊,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不足二十岁,可已经是学问深厚,识见不凡。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听王弼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何晏深知自己的研究结论尚有不足,便不再做声,只连声应和。此后,他放弃了未完成的作品,不再注解《老子》,而转向了《道德经》的研究。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在学术上,何晏是个内心高傲且追求完美的人,他不容许自己留下有瑕疵的作品;但他又是一个具有包容精神的长者,面对一个超越自己见解的学术晚辈,他表现出了大家的风范,把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失业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曹叡时期。同父亲一样,魏明帝曹叡对何晏也是极为讨厌的。但碍于面子,还是给了他一个闲职——冗官,偶尔召集过来,在游宴时陪同在身边,吟诗作赋为自己歌功颂德。何晏在玄学研究方面名气越来越大,已成为学术界的领袖人物。他经常召开玄学清谈,聚众郊游,品评人物,参加者多是贵族文学青年,如夏侯玄、邓飏等。这些人正风华正茂,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便大谈人生哲理,评议时政。这个非正式的民间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以加入这个团体并被品评而为荣。

很快,何晏等人的举动引起了保守大臣的不满,上书魏明帝,要求惩办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这就是太和年间的浮华案。被禁锢言论后,何晏又将兴趣转向养生保健。他对已有的治疗伤寒杂症的药物——五石散进行配方改良,研制出一种新的五石散。服用后,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何晏的这句话,具有强烈的广告效应。五石散这种丹药迅速在贵族圈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到东晋。

03.

身处魏晋交替的时代,何晏的政治命运很快又有了转机。

曹叡死后,养子曹芳继位,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能当上顾命大臣,首先因为他是曹操义子曹真的儿子,经常出入皇宫,又和曹叡交情甚好。曹真是三国名将,战功赫赫,可惜儿子昏庸无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曹爽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来抗衡司马懿。何晏是曹操的女婿,又是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领袖,曹爽毫不犹豫地把他拉过来,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人事大权。

在政治上沉寂了十多年的何晏一跃成为时局中的红人。是祸还是福?历史早已有了答案。这个时期的文人,无不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是何晏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一边通过改革来燃烧自己的政治热情,一边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驸马府里的热闹,较之以前更胜十倍。往来的人,或为升官发财、或为清谈瞌药、聚众狂欢。因以前的浮华案,何晏本就落了个不好的名声,再加上敛财、任人唯亲,早已将在学术界积攒的人品败光。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宴席散尽,喧嚣过后,他也想到了危机的来临,但人总是怀有侥幸的心理,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又怎会舍弃无上的权力与荣耀?当曹爽等人在朝堂上不停地折腾,一系列的决策已让民众怨声载道。此时的司马懿被剥夺了兵权,顶着太傅的头衔在家养病。他静静地观察着、等待着。在数次骗过曹爽派来的耳目后,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个绝地反击。

公元 249 年正月里的一天,一个让曹魏王朝难忘的日子。这天,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出城,去城外九十里的高平陵祭祀。久病在床的司马懿满血复活,携三千死士冲进皇宫,以太后名义关闭城门,占据京城武器库,守住洛水浮桥,并派人向皇帝传话,治曹爽的罪行。

这次事变史称高平陵政变。司马懿以谋反罪杀曹爽及党羽、灭三族,一场血腥的政治清剿运动开始。令人费解的是司马懿下令由何晏来审理这个案件。

也许就是一次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戏弄,好比猫捉住了老鼠,并不着急吃掉,而是有意松开,让他逃跑,然后再扑上去死死地摁住。何晏以为司马懿想让自己将功补过,便殷勤地列出了一串名单,呈给了司马懿。

「只有这七个姓?」

「对,就这七姓。」

「应该有八姓,再想想,还有谁?」

「莫非是我?」

司马懿闪过一丝冷笑:「是也。」

出卖朋友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还有性命。而这不光彩的一幕,也被史官毫不留情地记在了史书里:

初,宣王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出自《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此时,新年刚过,洛阳城内北风肆虐,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十余天后,何晏、邓飏等人被送上断头台。

备案号:YXX1EmmaNBcRRRJ1ZrTQR1B

编辑于 2021-01-18 18:08 · 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下一节

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赞同 12

目录

评论

魏晋名士录:那些乱世中的风流才子们

行距共同体 等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

————————————————————
本站(yanxuan.org)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