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坏小孩定理:奉献也可以不无私,让别人记住你的好

所属系列: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第三章 无惧年龄,看清未来成长轨迹

坏小孩定理:奉献也可以不无私,让别人记住你的好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

进度条
0:00
14:46
前两年,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在母亲宠爱下,活脱脱长成了一个典型的「啃老族」,不但自己花着家里的钱、住着父母的房子,还欺负妹妹明玉,甚至能下狠手把妹妹打成重伤。

无独有偶,另一部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哥哥也是一个在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啃老垃圾人」,而且,比苏明成更厉害的是,他不但啃老,更是在母亲的宠溺下,理直气壮地花妹妹给家里的钱……

其实,这样的情况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在你的周围,或多或少也有类似这样的人。这些人自私、没有利他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跟其他人相处,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侵害别人的利益,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有人给这样的人贴了一个标签叫「坏小孩」,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就是跟这个标签有关的心理学定义——「坏小孩定理」。

(一)什么是「坏小孩定理」?

提到「坏小孩」,你首先会想到怎么样的一个形象?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听父母指令,四处惹事的「麻烦精」?或者是一个刁着香烟、纹着身,偷、摸、抢、砸做尽坏事的不良社会青年?还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街溜子」?相信每个人对于「坏小孩」的定义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而经济学家贝克尔曾经提出一个「坏小孩定理」,也叫「贝克尔定理」,在贝克尔眼中,所谓「坏小孩」是指自私自利,只有「利己心」没有「利他心」的子女。

具体怎么理解?我们常说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大部分父母都会为子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虽然对于子女众多的家庭,很多人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大体上还是会考虑每个小孩的利益,这就是「利他心」。但是为人子女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利益当前,许多「坏小孩」都只考虑到自己,而忽略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说到底,所谓「坏小孩」,其实就是被「利己」思维在做作祟,这是人的本性。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坏小孩」虽然比较自私,但是却仍然非常注重整个家庭的利益。因为他们知道,家庭所得越多,他们所能够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三个子女只有一块糖,那么,三个子女中的「坏小孩子」即使得全部也只能是一块糖,但是如果家里有六块糖,那么即使三个人平分,他也能够得到两块。为了「分得更多糖」的这个私心,纵然是坏小孩,也会努力让家庭赚取更多的糖。所以,「坏小孩」定理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让「利己」的人,做出「利他」的行为。

(二)如何利用「坏小孩定理」?

先给大家设定一个场景:

如果你是一个妈妈,你现在有一个橘子,两个孩子都想要,你自己也觉得非常口渴,想吃这个橘子,你会怎么办呢?今天我就结合这个简单的场景,来给大家解析一下咱们如何利用好「坏小孩定理」。

1、父母要有「利他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利益」

咱们先说橘子的例子: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橘子,两个孩子都想要,你自己也觉得非常口渴,也想吃这个橘子,你怎么办?

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我想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自己不吃,把这个橘子分成两半,两个孩子一人一半。

你这样做,体现了你的「利他心」,你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让两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半的利益。所以,孩子们会信赖你,也会听你的。当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橘子、苹果的时候,也会愿意交给你,让你来保管和分配。

有「利他心」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赖,所以,咱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那些「很厉害的人」,往往都不会太自私。

他们有格局、有大爱。能更多地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因为有这样的「利他心」,跟他一起的人,都能得到「利益」。所以,这样的人,往往也能够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拥戴和喜爱,成为一个群体的 Leader,让自己越来越厉害。比如:一个企业中,老板一般都有这样的「利他心」;一个家庭中,「父母」也都有这样的「利他心」的。

当然,真正的现实,没有分橘子这么简单,很多人,在自己的利益也在其中的时候,不一定那么容易做到「无私」。

我认识一个女孩晓静,很聪明也很上进,进公司时间不长,就以良好的销售业绩,成为了有十来个下属的小团队长。但接下来一段时间,晓静带的小团队成绩却不理想,除了她自己的业绩依然不错之外,其他队员都没什么进步。而且,大家对晓静也纷纷表示「不感冒」,不喜欢她的「领导做派」。

在和晓静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晓静没有「利他心」。她带团队,只是给大家鼓劲,带着大家往前冲。但是,她不关心属下的销售业绩,也不给大家提供培训,自己的销售技巧,也从来不分享给下属。

我跟晓静说,作为团队长,你需要「无私」一点,不只是自己厉害,还要让你的团队成员都能「有利益、有收获」,让他们感觉跟着你,「有利可图」。这样,大家才会愿意跟着你干。「利他」是最好的「利己」,真正厉害的人,都不会太自私。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想要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围绕你的合作关系,成为一个群体的「Leader」,你要暂时摒弃你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充分释放你的「利他心」,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你也在这个关系中,获得自我的成长和升华,成就是更高的自己,完成更高意义上的「利己」。

2.父母要有「公平心」,用好自己的权威

一只橘子两个人分,一人一半,这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但是,如果你分橘子的时候,偏爱其中一个孩子,想多给他一点利益,于是,让另一个孩子学习「孔融让梨」,或者直接利用你的权威,多给其中一个孩子多一点利益。那即使你自己不吃,另一个孩子也会不高兴。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不公平的妈妈。她把樊胜美当成银行,一次又一次让樊胜美往家里寄钱,却放任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坐享其成。

樊胜美的妈妈,不但没能保持应有的公平,鼓励儿子好好工作,自食其力,甚至把樊胜美给他们自己的钱,也拿去帮助儿子,纵容儿子的恶行。

所以,虽然樊胜美也爱自己的父母,听到他们有事情的时候,也会崩溃大哭,但是,每次接到妈妈的电话,樊胜美都会心情很不好。这就是父母,因为自己的偏袒,让孩子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

你公平了,孩子才会对你产生信赖,你偏袒一方,另一方必定有意见,就会产生矛盾。

3.调节好「每个小孩」之间的矛盾

咱们接着说橘子的故事:

如果家里有个「坏小孩」,他想要整个橘子,作为父母,你怎么办呢?你可以先试着调节一下两个人的矛盾:

比如:分橘子之前,你问问兄弟两个,他们想要橘子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哥哥想吃橘子,而弟弟只是想要橘子皮,做个小桔灯。

你如果简单的一分为二,那结果就是,哥哥拿到一半的橘子,把橘子吃了,橘子皮扔掉;而弟弟拿到另一半橘子,把橘子肉扔掉,留下半个橘子皮。哥哥和弟弟,都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半,而另一半,被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你能明白兄弟两人各自的真正需求,就可以把整只的橘子肉给哥哥,而把整只的橘子皮留给弟弟,这样兄弟俩个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都会更加信赖和喜欢父母。

你看,这样的分法,解决了两个人的利益冲突,双方各取所需,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作为父母,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自己的利益,可以算是非常智慧的父母了。

4.把坏小孩的利益,拉到大家庭的利益中来

再回到分橘子的情况,还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哥哥和弟弟都想要橘子肉,但是,哥哥是那种完全「利己」的「坏小孩」,他希望拥有整个橘子。如果不给他,他就会去抢弟弟的一半。

《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哥哥,就是一个只有「利己心」的「坏小孩」,不但不给家里做贡献,还侵害父母和妹妹的利益。在樊胜美不再答应给钱的时候,为了逼迫樊胜美出来,甚至不惜把病重的老父亲,搬到王柏川家里,当做胁迫工具。

那么,如果你作为父母,要如何应付这样的「坏小孩」呢?就是把坏小孩的利益,和大家庭的利益绑在一起

樊胜美的妈妈只会纵容儿子,不知道如何让儿子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樊胜美的好姐妹曲筱绡和安迪,帮她做了这件事。在安迪男朋友包奕凡的帮助下,直接带人冲到樊家,以报警告他「遗弃罪」,逼他写下保证书。

这个方法,虽然有点看起来不那么光明正大,但是,这样做,其实就是把「樊胜美哥哥」的得失,和父母、妹妹的利益绑在了一起。他如果再做这样的事情,伤害的不仅是父母、妹妹,还有他自己。

把「利己」者拉到共同利益中来,实际上,是用共同的利益,来制约「利己者」,在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形成一个「纳什平衡」。也就是把「利己者」绑到「大家庭」这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就是这个意思。

结语

这节课我们讲了一个来自于经济领域的心理学概念——「坏小孩定理」。「坏小孩定理」,也叫「贝克尔定理」,是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来的,意思是为人父母的,都有「利他心」,会为每个子女的幸福着想。但有些做子女的,却只有「利己心」。这些只有「利己心」的小孩,被称为「坏小孩」。在父母拥有对所有子女「利他心」的情况下,只有「利己心」的坏小孩,也能表现出看起来「利他」的行为,努力让整个家庭的利益增加。

那么,在现实所有的合作关系中,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成为一个「Leader」,首先要有「利他心」,还要有「公平心」,让所有人信赖你。同时要能够调节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把「坏小孩」的利益,和团体的利益绑在一起,让有「利己心」的「坏小孩」,做出「利他」的行为。

备案号:YXX1oKKBP9upppB0LACMXyQ

点击查看下一节

跳蚤效应:目标有多重要?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向前看

赞同 1

目录

评论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

个人发展学会智囊团 等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