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不曾想要的不忍伤害

所属系列:民国最美的爱情-第八章 爱情来时,一切刚好:鲁迅与许广平

不曾想要的不忍伤害

民国最美的爱情

提起鲁迅,大概我们脑海里最先出现的便是语文课本上那深入脑海的几句:「鲁迅,本名周树人……」他有着浓黑而坚硬的头发,墨色的八字胡,面容严肃,似是不苟言笑,他用自己那只笔抨击、讽刺着那个「吃人」的世道,可是当我无意中看到他的情书,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情的鲁迅跃然纸上…… 
在 1933 年出版的《两地书》的序言中,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纪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我们的孩子,使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其实大致是如此的。」 
这个我们中除了他自己,另外一个人是谁呢? 
…… 
那是 1906 年 6 月,当时在日本仙台留学的鲁迅,忽然接到母亲的来信,说是病重,让他速速返国。鲁迅马不停蹄的一回到家,却发现家里哪有因母亲病重而来的悲戚,反倒是满院子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而他母亲正笑意盎然的在张罗为他娶媳妇呢。绍兴有「九爹十三娘」的说法,也就是说男的九岁女的十三岁就可以结婚生子了,更何况此时的鲁迅已经十八岁,在他母亲看来儿子早已该是谈婚论嫁了。 
之所以这样急于将身在国外的鲁迅叫回来还有一个理由,原来,是老太太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流言说:鲁迅和一日本女人结了婚,而且有了孩子,经常携儿子在东京街头散步。她为此感到极为惊骇和不安,她是绝对不允许一个日本人嫁到周家的!于是经由鲁迅叔祖母蓝太太的大儿媳谦少奶奶牵线,把蓝太太的一位内侄女儿介绍了过来,这个女孩子虽然老大年纪了还待字闺中,但经谦少奶奶的能说会道,她便成了鲁迅的新娘子,她的名字叫朱安,她比鲁迅大三岁。 
朱安长得并不漂亮,额头还有很明显地朝前突出,小脸狭长,却有一个显得颇肥硕的鼻子。她性格安静,小脚、不识字,是个标准的旧时女子。鲁迅当然并不情愿了,但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普遍的规矩,更何况他对母亲有着深切的爱,特别是父亲死后,他深知母亲的不易。鲁迅曾告诉母亲,答应这门婚事他有两个条件:一是让安姑娘放足,二是让她读书。母亲完全答应了。 
婚礼时,鲁迅没有半点反抗,按照旧时的风俗,他装上假辫子(因留日后已剪去辫子),带了红缨大帽,按照当地仪式,在新台门的神堂上,与朱安双双拜了堂,然后任由人扶着,像木偶人似的上了楼上的新房。这天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一个留洋回来的新式学生,竟然对这旧式的婚礼没有丝毫反抗。据说结婚那天还有个插曲,花轿进门的时候,掀开轿帘子,从里面掉出一只绣花鞋,因为朱安的脚小,娘家替她穿的绣花鞋较大,再加上人长得又矮小,坐在轿子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鞋子就掉了出来。在绍兴看来这是不吉利的,但鲁迅的母亲不信这些,她只希望儿子的婚事能顺利。 
在新婚之夜,当鲁迅见到新娘子的容貌时,心中还是失望之极,虽说本就知道朱安不漂亮,可是相见之下这个身材矮小、脸型狭长、面色微黄的女子时,他心中还是突然一惊。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鲁迅没有说一句话,他回身坐回桌边只是通宵达旦地看书。第二天,他就搬到母亲的房里睡了,第二天、第三天依旧如此。再过数天,他就回日本继续求学去了。 
后来他曾对好友许寿裳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明知无爱,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婚姻,据他日后解释,一是为尽孝道,他甘愿放弃个人幸福;二是不忍让朱安作牺牲,在绍兴,被退婚的女人,一辈子要受耻辱的;三是他当时有个错觉,在反清斗争中,他大概活不久,因此和谁结婚都无所谓。诚如他后来借文章之口说:「……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就这样他和朱安过着「无爱」的夫妻生活达二十个春秋,而朱安就一如传统的绍兴太太般地做着家务,奉养着母亲……也许她并不知道到,这从此就赔上了自己的一辈子。 
四年之后鲁迅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到绍兴,他和朱安之间依旧陌生。夫妻间最重要的是交流,而他们平日竟没有什么话说,即不吵嘴,更谈不上打架,彼此之间安安静静的。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鲁迅应蔡元培的邀请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教育部北迁,而他也随之北上。也许蔡元培的邀请对他来说是及时雨,原本苦闷的婚姻生活让他无处发泄,而离开,也许是最好的方式。也正因此他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婚后独居生活,而朱安,自婚后便开始了一个人的寂寞。 
1919 年鲁迅将母亲与朱安接来北京居住,定居在西直门内八道湾。八道湾十一号是一处老式的三进院,外院鲁迅自己住,中院分给了母亲和朱安,里院则是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两家分住。此时的朱安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结婚也整整十三个年头,这期间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片空白,两人之间依旧淡漠,朱安恪守着本分,尽一个媳妇的责任。 
不早不晚,一且刚好。1918 年,一个女子随哥哥北上,考入了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这个女子叫许广平,她其貌不扬,却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此时她并不知道,三年后,人生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时鲁迅不仅在北大任教,1920 年还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1923 年又接受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聘请。也许正是因为感情上的空白,对他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工作。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正是因为这多所学校之间的任职,让他遇到了那个给他爱情的女子。 
命运周周转转,两个原本没什么关系的人终于有了交集。 
1923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鲁迅和许广平的师生关系也开始了,如果她不去北京,也许这一生就平淡的淹没在滚滚时光的洪流里,可是在这里她遇到一个人并且爱上了他,这份爱让她变得不同,也让她在这历史长河里留下独特的一笔。同年,因为家庭矛盾,鲁迅和朱安被迫般离了八道湾,他们来到了砖塔胡同 21 号,他们的邻居姓俞,也是绍兴人。 
对于鲁迅来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寂寞而苦闷的,就如同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多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