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不要轻易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

所属系列:罗翔: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第三章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不要轻易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

罗翔: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江歌一案, 舆情汹涌, 道德谴责铺天盖地。 不少 「网络大 V」 极尽煽情之能事, 把民众的情绪炒到一个新的高度, 唾沫星子足以淹死刘某。

也有很多朋友问我对本案的看法, 我的初步见解是这只是一个道德问题, 很难上升为法律问题, 至于有些人认为刘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这似乎说得有点过头了。

然而, 当我对刘某进行道德判断的时候, 我不断地反问自己一个问题: 在那种情况下, 我会不会也如此懦弱?

我很想做一个勇敢的人, 但我并不知道当真正的挑战来临的时候, 我会不会像自己所想象的甚至所宣称的那般勇敢。

我宁愿永远不要出现这样的挑战, 这样我就可以一直陶醉于想象中的勇敢。

我们很容易轻易对他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因为这能够满足我们想象中的道德优越, 甚至可以掩盖我们事实上的道德败坏。 最经常指责他人某种道德过错的人, 往往自己也深陷其中, 无力自拔。 习惯指责他人胆小的人, 很可能自己懦弱无比; 习惯责备他人生活作风不好之人, 更有可能在性上放纵堕落; 天天在会议上批评他人贪腐之辈, 有可能自己也不干净。

人很容易唱高调, 因为这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反而可以沽名钓誉, 掩盖自己的毛病, 何乐不为?

但是, 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教训他人的人, 往往自己是败类中的败类, 越高调往往越败坏。 只要对历史有基本的熟悉, 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 道德的使命首先是自律, 而非他律, 道德谴责的第一步永远是对自己发出的, 我们必须先质问自己, 在相似的情景下, 我们会如何行为?

社会乱象, 根源何在? 《伦敦日报》 就此议题向作家切斯特顿征稿。

他的回复只有两个字: 「在我」。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邪恶导致世上一切的罪恶。然而, 人总是习惯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 却很少反躬自省。

老话说, 一个手指指向他人, 四只手指却指向自己。

我并不是说人们不能够进行道德谴责, 而是说当我们进行道德谴责的时候, 一定不要把自己先排除在道德判断之外。

道德判断, 永远要先己后人。

爱因斯坦说: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的心灵与思想……让我们害怕的, 不是原子弹的爆炸力量, 而是人心的邪恶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问题的一部分。

安徒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成人童话, 叫作 《影子》。 故事的梗概是: 一个作家总是好奇对面阳台的人家, 越是看不到, 作家越是想偷窥。 有一天, 作家的影子轻易投射到对面阳台, 影子看到了别人家的一切。 后来作家醒来, 影子不见了。 因为影子长大了, 离他而去。 再后来影子回来了, 杀死了主人, 将主人取而代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黑暗的影子, 如果我们任由它长大, 有一天它会吞噬我们。

如果总是盯着他人的黑暗, 而无视自己内心的幽暗, 总有一天, 你的影子会吞掉你。

不要对人性抱以过高的期待, 永远要警惕人性深处的幽暗。 法治的前提就是对人性败坏的假设, 所以任何人组成的权力机构都要受到法律严格的约束, 权力从来就不应被完全信任。

如果抛弃了这个假设, 认为人性良善, 法治也一定会为人治所取代, 对人性美好的假设往往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因此,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都很少在法律中规定单纯的 「见危不救罪」, 法律只是对公民最低的道德要求。

刘某的懦弱令人遗憾, 值得谴责。

勇敢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但是不勇敢却没有必要如此口诛笔伐, 千夫所指, 甚至以犯罪论处。

真正的勇敢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是敲敲键盘、 唱唱高调就可以成为勇士。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真正的勇士。 但,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轻易遇到考验我们勇气的时候。

备案号:YXX14RRz0BZFYYYJb8NiMmJy

编辑于 2020-06-09 18:14 · 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下一节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赞同 171

目录
23 评论

罗翔: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罗翔说刑法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