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那些考研高分大神都是怎么复习专业课的?

所属系列:考研经验手册:正确择校,科学备考-第二章 考研经验篇

知乎盐选 那些考研高分大神都是怎么复习专业课的?

超级有用!学姐专业课复习心得,全文6456字,阅读 10 分钟,让你获得一个专业课提分的快车道,让你不仅可以避免「无效努力」的踩坑,而且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小手点赞后放进收藏夹,专业课至少 120+。

首先上结论:专业课的复习 3、4 月份最好就要准备了,如果你的专业是全国统考,那没有确定学校之前就可以复习起来了;如果你的专业是自命题,那么最好尽快确定学校后,再按照学校的大纲和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进行复习。

决定一个考研人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努力本身最多只占 50%,在备考过程中,大家都很努力和辛苦,能否被录取关键看学习效率,更看一个人对考试趋势的理解和感悟,有没有行走在趋势里,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所以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只盯着几个知识点来看,还要看人。你要知道 12 月初试的时候,是谁在出题?谁在向你提问?他最可能关注什么问题?你要怎么向他传达你的创新性、逻辑思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了解了回答专业课的技巧。

一、 专业课复习资料

考研专业课要用到的资料很多,也很杂。但总结来说,用到的资料无非就是两大类:

  1. 基础资料

  2. 辅助资料

接下来我们一一说明这两大资料的利用方式

1、考研专业课「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三类,分别是专业课参考书、历年真题、专业课笔记。这一类资料在复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打基础,了解本专业的一些经典理论。

接下来跟各位胖友讲一下怎么去找这三类资料:

A、专业课参考书: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招生专业目录中详细列出专业参考书,大家只需要去官网查就好了!但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学校不指定参考书,这种就辛苦大家去网上搜关键词,比如说:XXX 大学经验贴,XXX 大学 XX 专业参考书。接下来你就会找到一些文章,也就是考上的学长学姐写的经验贴,这些经验贴当中肯定会提到的就是专业课推荐书籍,你就可以兴高采烈的把他们汇总下来,总结出自己的专业课书单。

加载中…
举例子:南师大官网给出了各个专业的参考书

B、历年真题:部分学校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公布历年真题,路径一般是【研究生院-招生信息-历史资料】,在学校官网找到的资料比较准确和权威,不过大部分学校一般不会在官网公布真题,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去微博、百度、微信等渠道搜一些关键词,一般是能搜索到的。

C、专业课笔记:自己做专业课笔记,先把一本书大概看一遍,第一遍侧重框架,建立对这本书的宏观认识。专业课备考大忌就是只是碎片化,所以你要做的是梳理思想流派,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这些学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在往年的考卷中,哪位代表性学者考的的次数最多,主要考的是他那个观点?知识点和人怎么结合,这是考研当中最实用的一种专业课的技巧。不断的从人到知识,从知识到人,反复用这种方法来构建你的思想体系。

加载中…
2、考研专业课「辅助资料」

第二种资料呢,可以说是很重要但又是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就是辅助资料。辅助资料也包括 2 种,分别是:大牛课程、导师论文。

在专业课备考经验的开头我们就说,学习专业课不能仅仅只盯着参考书上的知识点来看,你还要去研究人对不对?因为除了部分统考科目外,专业课最终的出题人肯定是学校的老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更加靠近这些出题人一点,怎么靠近?我有两个方法。

A、看大牛老师的课程:针对参考书看不懂这个问题,你可以去尝试看一下你报考学校的一些大牛老师的课程,课程可以在慕课网搜关键词,很多这个领域比较有名的老师都在上面开课的,而且还不用付费,多好!这些课程有以下好处:

· 加深你对专业课的理解:理解后的知识会更便于记忆,特别适合刚开始复习专业课,书又看不太懂的同学。

· 潜移默化影响你的答题思路:多听听学科代表人的课程,你会在试卷上呈现出来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一道考研的论述题,一份纯参考书上的答案,跟既在框架内又跳脱出框架的答案,分数迥然不同。

· 为复试面试提前做准备。目前考研复试真是越来越难了,难度主要是体现在专业课当中。所以看此类课程能帮助你开拓思路,积累复试回答的语料素材。

B、导师论文: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一定要多读一下你所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专业课考试命题人大多为该学院代表性学者,或者根据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出题。而在一个老师的出题过程中,他题目的来源大概率来自于近两年写的论文,所以啊,论文一定要大量的看。

另外也要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二、考研专业课复习重点

​1、大量阅读论文(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论文)

看完基础书后,专业课复习重点是你所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专业课考试命题人大多为该学院代表性学者,在一个老师的出题过程中,他题目的来源大概率来自于近两年写的论文,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知识的由来大部分来源于他最近关注的事物,在一个老师出题的过程中,他能想到的就是他最近的几篇论文。

如果你把知网上查到的学科带头人论文开始倒推,你就会发现真题和这些论文的关联性。所以论文非常重要,导师出题无非就是依据的是自己的论文,或是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来出题。(此条重点适用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他专业应该也有借鉴)。

论文一定要大量的看,读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另外也要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2、认真研究真题

拿到历年真题一定要充分利用!相信我,这是最好的专业课风向标,把握好真题并用它来指导实践,保证你的专业课不会低于 110 分。暑假之前,我将一些专业基础书籍看完之后,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真题。主要关注的点是:

· 哪些知识是反复出现?它来源于哪本书?(哪些知识出现的概率大,哪些知识点在重复考?)

· 从简答论述题目的内容来分析题目来源。它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学界热点还是业界热点,以此来揣摩学校的出题偏好。

· 历年真题中,有没有考过本校老师的论文观点或议题?来大体推测今年可能的出题者。

· 了解概率大的出题者的经历,包括研究领域、历年论文、师从关系,也要将学院「导师的导师」的论文读完并进行总结。

3、构建完整的知识树

专业课备考大忌就是只是碎片化,所以你要做的是梳理思想流派,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这些学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在往年的考卷中,哪位代表性学者考的的次数最多,主要考的是他那个观点?知识点和人怎么结合,这是考研当中最实用的一种专业课的技巧。

不断的从人到知识,从知识到人,反复用这种方法来构建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以传播学为例,你必须熟悉著名的传播学者,重构自身对传播学的理解:第一种要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始祖、演变有一种全局的观念,比如各种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流派的派系中生长出来的;第二种要掌握中外各位有名的传播学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贡献,否则你的知识只有碎片化。比如说四大奠基人,和肖、麦克卢汉、詹姆斯·W·凯瑞、舒德森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师承系谱是什么?你能报出多少个外国学者的名字?你分别觉得她们属于那种不同的流派?他们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说不出来,专业课考的不好就不要怪别人。知识只有从人的身上去记录,你才能记录出来。否则你就算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你仍然记不住这些知识点到底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运用它是合适的。反过来,如果你从人的角度去记忆,就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视角,豁然开朗。

三、 什么样的考卷能拿高分?

1、框架比细节更重要

回答专业课(特别是论述题),需要谋篇布局,在回答之前做好整体的设计,有了顶层设计,才能做好基础的建设。你的答案打算从那几个层面去分析现象、阐述观点?多个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你想说明什么论点?要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逻辑的核心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天生具有发散性。有逻辑的表达,就是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再组织语言对题目加以论证、呈现。缺少这种沉淀、编排的过程,所有素材、观念就是一盘散沙,「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框架意识。

2、降低老师的阅卷成本

说到文章的逻辑,必须明确一件事: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

答题结构上,需要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 3~7 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 3~7 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让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思考框架。

3、刻意练习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是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

你需要别竞争者花更多的时间, 「量变质变」、「1 万小时定理」等无需多谈,当别人在专心刷 douyin 的时候,请你安安静静地在角落复习。如果你觉得吊儿郎当的复习效果也挺好,那只能说你择校很失败。

另外,不是刻意去做难题,而是刻意去做老师想要的学生,通过分析老师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了解他希望你知道的理论,掌握他看重的知识点,不单单是为了初试,而且还能让老师认为:噢,这小孩对我研究的内容还挺熟悉,就选他做我的研究生吧!

四、专业课复习补充经验

我报考的是南京大学,之所以选择南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 本学院有一位学长考上了南大,突然觉得是时候认真学习了。

· 对比了几所意向学校的学费和专业课试卷,南大无疑是最适合我的(学费低、专业课考试灵活)。

当时辅导员知道我要考研时,委婉劝说我悬崖勒马,换一个本省的一本更适合我。

我天真又坚定的说:上届不是有学长考上了吗?

辅导员没再说话…….

就像心理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周围反对的声音越多,我对达成这个目标的决心就越强烈。我决定把这个目标埋在心里,连父母都不知道我要考研,因为不想宣扬之后没考上,更强化父母心里对我「学习不好「的刻板印象。PS:当时还是有点偶像包袱的。直到初试成绩公布之后,他们才知道:哦,原来闺女这一年是在准备考研啊?

1、如何做计划

复习的进度按照你自己的规划来,考研的书就那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漫无边界,都有考试大纲。无论你复习的早或晚,也无论你学习时长是多少,最终目的都是学完这些知识范围并做对题。只要你评估在所剩时间内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就不要让别人的进度影响自己。

但是,我想说的是:计划是拿来执行的!制定计划一定要清楚一天当中有多少可以支配的时间。

做计划时,可以一项项写下来。我自己做计划习惯以周、日为单位,做好任务分割。即先确定号本周要做完哪些事情,然后每天去」赶进度「。有了这样的计划之后,先保证你的复习不会偏航,也不会为了莫须有的事情而焦虑,毕竟你所有的时间都在完成既定任务,根本没时间焦虑。

加载中…
2、如何做新闻传播学的笔记?

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背诵和输出。但是快速背诵的前提,是你要整理一份不错的笔记。我非常建议大家手写笔记,做笔记的过程就是知识在大脑中重组的过程。除了基础科目的笔记之外,我们还需要对笔记进行横向和纵向拓展,增强笔记的深度。如何增加笔记的可用性和深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强化笔记框架。在整理笔记之前,就要规划这块知识的框架,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起承转合,如果书本的内容本身缺乏框架,我们可以自己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归类到大小标题之下,这样在背诵的时候,速度才会更快,你也会对这些知识更加理解。

②强化知识关联。相似知识点可以进行对比记忆,在答题时,不要局限于运用某一章的知识,而是要跨章节运用,所以,整理笔记时,也可以跨章节整理。

③寻找支撑案例。新传考研人需要关注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学界热点、社交媒体热点和业界热点。在看热点事件或者新闻时,有合适的案例可以总结整理下来,作为你的案例素材库,在答题时灵活引用。

3、专业课背诵时间与背诵方法

专业课要理解,要重视框架、理清逻辑关系,不要盲目背诵!不要盲目背诵!不要盲目背诵!与其一上来盲目机械重复背诵,不如先理解知识点,然后画出知识框架,理出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后期才能背的快。正式的背诵 9 月开始完全够。哪些细碎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很好的逻辑把它们串联,会比较难背,我们可以采用多次+重复的方法,反复增强记忆,不要怕!

其实背诵时间没有一个很呆板的规定,只要你觉得知识点理解差不多了,就可以背诵了。第一遍背诵会比较痛苦,遗忘也很快。但不要畏惧,等背完第一轮,后面二、三、四轮背诵会越来越快,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找出一天时间中精神最好、最有干劲、效率最高的时间留给背诵!

背诵方法:

· 切割知识点:清楚一本书中有多少个知识点,你完全可以给它们标号,比如这本书你标出了 100 个知识点,规定自己 5 天背一轮,也就是每天背 20 个知识点。

· 艾宾浩斯记忆表:每天记录背诵内容,并及时复习。进入 9 月后,可以每日拿出 2-3 小时时间进行背诵,具体时长根据你专业的背诵量确定。

· 默写框架+复述:每背完一个单元,可以在纸上默写简易知识点,帮助自己理清章节框架,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二天看着这个框架进行复述,复述不出来的再进行重复。

一轮你可以切割知识点,给自己规定背诵一本书的时间,知识点的数量除以天数,就是你每天需要背的知识点数量。第一次背诵不求一字不差复述,只要能说出关键句和框架即可。在真正的考试中,主观题因为是踩点给分,只要关键句答对,后面的内容可以适当自由发挥,这样背诵起来会轻松且快,切勿强求自己一字不差背诵,对于背诵量大的专业来说,你背不完的,而且完全没有必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