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复试有什么变化趋势?

所属系列:考研复试指南:从宏观政策到技巧分析

复试有什么变化趋势?

考研复试指南:从宏观政策到技巧分析

从 1978 年到今天,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复试制度走过了 42 年的历史路程。这过程中,是复试方案不断更新迭代,影响甚至决定着考研 er 们的命运:

在 2005 年之前,大部分高校考研复试权重仅占录取成绩的 10%~30%;如果你在 2005 年参加考研,考过初试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2005 年之后,一些高校推出「复试否决制」,即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初试成绩再高也照样名落孙山;2007 年,教育部下文明确复试的重要地位,并确定复试成绩占考研总成绩的 30%~50%,复试重要性再上新台阶,考上研究生的难度也再上新台阶。作为新时代考研党的你,一定要关注考研复试的发展趋势。

就在 2020 年 8 月,中国传媒大学宣布研究生考试实行大改革,复试方案出现巨变:改革前依据初试成绩按比例划定复试线,改革后考生需提交学业情况相关材料,面试组评分,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一同作为能否进入复试的标准,改革前复试只考查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改革后综合素质能力也被纳入考查范围。不仅如此,除了笔试、面试外,又添加了机试和现场主题创作等。中国传媒大学的复试方案巨变,传递了什么信息?其他院校会不会纷纷效仿?考研复试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对广大考研学子有什么影响?

通过对近几年考研政策和院校复试方案的分析,总结出考研复试有以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重要性越来越大

1.教育部对复试地位的提升

2006 年之前研究生复试多流于形式;2006 年教育部规定复试占比为 30%-50%,复试被重视起来;2007 年教育部更明确表示复试的「一票否决权」,即复试成绩不合格,不论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可以拒绝录取,因此复试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2.报考人数激增导致复试占比增加

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攀升,2020 年竟突破 340 万大关,招生单位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从众多的报考人中筛选出优秀人才。

相对于初试仅仅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的考查范围更加广泛、深入。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研究能力、实践能力,考查角度更加全面,更能够帮助老师识别人才。

近年来,初试的筛选作用也在逐渐变弱。由于各院校一般会指定初试参考书目,再加上各种考研论坛、各路热心学长、学姐不断爆出历年考研真题,使得考试范围、题型变得越来越容易预测,所以很多专业初试高分大量涌现,越来越难以拉开差距。跟初试相比,复试的考查范围广、可考查的知识多,教材原理、专业应用、行业热点、研究方向都可以作为考查点,考生们面对的不确定性变大,所以复试是极好的刷人工具。另外,复试的考查点多也意味着出题点多,老师们再也不用像初试那样挖空心思出题了,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随着近年来考研报考人数不断增加,不少高校的复试成绩权重越来越大,比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19 年复试成绩占比为 30%,2020 年占比提高到了 40%,而山东大学 2020 年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复试成绩占比则高达 50%,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个别专业复试占比也维持在 50%。

当然也有学校的复试占比较低,比如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15 所高校的复试成绩占比在 2020 年依然是 30%,初试考得好约等于上岸。这类学校的复试比例之所以没有攀升到 50%,大概由于竞争不如热门地区或热门专业的院校激烈,但是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时候,这些学校较低的复试占比会被逐渐提升,复试变得更加重要。

二、更加科学和公平

1.形式主义和潜规则

虽然复试制度早已经在各大院校展开,但是很多院校在进行复试时依然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很多院校的笔试流于「形式主义」、「走过场」,笔试题目的命题没有命题组而由某一位面试老师出题,倾向性强,考查不全面。面试时老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考查不系统,甚至有些老师以个人喜好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客观上诱导考生利用潜规则、旁门左道跟面试老师套近乎,使面试失去了公平、公正。

2.推行更科学、更标准的面试形式

为了杜绝不公平现象,近年来很多高校在面试中开始推行结构化面试或者半结构化面试,使面试问题更加标准,面试程序更加系统。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对面试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系统全面地拟定问题清单,面试老师严格按照准备好的问题提问,并根据考生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而半结构化面试就是面试老师可以在既定问题的基础上再随机提出问题。这两种面试形式制约了面试老师的自主权,使面试更加科学、公正。比如很多高校在面试中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面试问题,就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面试的一种应用。

3.面试全程录像

为保证复试的公平性,近两年教育部规定,要求复试现场录制视频,在复试考试结束后,将组织人员对考场录像进行全程回放检查,绝不放过任何违纪违规人员。

4.复试维权制度

教育部规定,对复试结果不满的考生可以提出申诉。网络上有很多复试维权的帖子,虽然弱势地位导致考生在维权中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但这毕竟是普通考生对抗复试不公的武器。

相信随着考试流程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的复试会变得越来越科学和公平。

三、综合素质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多数院校在复试工作办法中都提到要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按说考查内容应该涉及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英语能力三部分,但综合素质部分很难设计标准化的题目和评分细则,因此各院校在实行中很难完全落地。比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20 年的硕士复试方案中只包括英语能力、专业能力和随机提问三部分内容,没有突出强调综合素质的地位,只作为随机提问的一部分,其他的院校即使鼓吹自己在复试中重视综合素质,想必也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价。但是随着复试政策的改革,比如 2020 年中国传媒大学对综合素质面试的重视,结构化面试在复试中的使用使得综合素质能力更容易量化考查,相信未来综合素质部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综合素质指考生的心理素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语言表达能力、性格兴趣、考研认知等,相对于专业素质来说,综合素质属于软实力。

1.心理素质

由于近些年来研究生因为科研压力过大,导致抑郁、退学甚至跳楼自杀的新闻屡屡刷屏,考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问题逐渐被重视。由于现在实行「导师责任制」,老师和学生被绑在一起,一旦在面试中一时不慎招入性格极端或有心理问题的考生,老师要花费极大精力为其「保驾护航」,祈祷该学生安全毕业,实在不幸遇到轻生的,导师会内疚一辈子。随着以后研究生培养机制越来越严格,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在面试中心理素质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2.道德素质

虽然一直以来在研究生考试中强调对道德素质的考查,但基本上这种考查的作用不大,因为考生基本不会在这方面丢分,所以道德素质考查一直以来仅仅是一种政策性的要求而已。但近年来不少大学教授的学术道德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出,个人作风问题不断拉低下限,博士、硕士毕业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逐渐让人麻木,学术圈的道德问题日益被重视,所以面试中考生的道德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

2020 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考官提问:你如何看待学术造假的问题?

2020 年暨南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考官提问:新冠肺炎期间香港部分医院实行抽签制,抽到者需要照顾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出现了四名护士辞职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3.政治素养

虽然政治素养过关一直是研究生招生政策的首要要求,但这种考查一直放在复试前的政审环节中进行,很少单独在面试中出现。但近年来一些院校和专业在面试中开始提问政治素养类的问题。

比如 2020 年北京化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考官提问:请介绍一下「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2020 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考官提问:请谈一下你对于一国两制的看法。

2020 年东北大学能源动力专业考官提问:你对于我国十八大后所取得的成绩你怎么看?

也许政治素养问题在未来的复试中会成为常规性的存在。

4.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

研究生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比如学院的讲座、专业的小组讨论、高端的学术名场面,这时候要求你能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发现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并予以回应,所以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渐渐地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5.考研动机与研究规划

在综合素质面试中,考官常常询问考生的考研动机和学习规划,因为很多考生是抱着刷新学历和拓展人脉的目的来考研的。虽然这种目的无可厚非,毕竟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考研跟高考一样,在客观上还承担着促进阶层流动、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但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承担着发表论文或专著,推进学术研究进步的责任,因此在面试中特别看重考生的学术初心。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学术考核变得越来越严格,老师和研究生日益沦为「学术打工人」,因此在未来的考研复试中考研动机和研究规划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专业素质考核「花样」越来越多

专业素质考核一直是复试的重头戏,笔试系统深入地考查专业知识的掌握,面试考查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对行业热点的把握,特殊专业还涉及到实践要求,(详情请参考本专栏对复试专业素质面试和笔试的分析)但近年来招生单位为了筛选更优秀的人才,在面试中增加了新的「花样」,比如 2019 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要求考生撰写文献综述,而文献综述是研究生期间才会学习的技巧,2021 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复试方案改革,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对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评分,复试形式不仅有笔试、面试,还有机试、现场主题创作。

国内的研究生教育一直饱受诟病,很多高校研究生放养管理,硕士论文注水,毕业答辩走过场……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呼吁越来越多,这也导致高校招生时越来越注重专业素质考核,不断出台新颖的考核机制。

五、录取难度越来越大

考研报考人数逐年攀升,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近几年来高校的保研夏令营规模不断扩大,推免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名校推免生比例接近 50% 的上限,挤占了统考名额,导致很多院校的复试差额比例已经达到了 1:2、1:3 甚至还出现过 1:5 等等。因此对于普通学校的考生来说,复试录取变得越来越难。

另外,复试的环节变得越来越复杂,考查的能力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增加了普通学校考生的录取难度。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材料评议环节,要求考生提交本科阶段的活动经历,但活动经历除了跟考生自己的努力有关外,还受限于学校的等级、学校本身能够链接到的资源,普通学校出身的考生劣势非常明显。从这一点上来看,复试又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六、疫情催生出的网络复试新形式

2020 年疫情期间采取线上复试的形式。复试采用双机位的形式,主机位为电脑,辅助机位为手机,沟通软件使用钉钉或腾讯视频、微信等。复试开始时候要求考生将副机位旋转 360 度,然后在考生背后固定,从 45 度角的位置监控考生。

面试全程考生需要将双手放在桌面上,主机位中露出耳朵和双臂。对于专业课笔试,有的学校取消,有的学校要求线上口头回答,有的学校把题目通过摄像头拍过来,考生准备好纸和笔作答,双机位监考。

线上复试更加快捷高效,也许以后会被更多的学校和专业采用。

七、如何应对

通过对以上趋势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面试结构更加科学,制度监督使得面试越来越透明,但是随着复试方案的改革,高校对研究生的选拔标准日益趋向于精英化,学校出身普通的考生通过复试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通过考研提升学历依然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的重要途径。究竟如何应对难度越来越大的复试?请参见本专栏与复试相关的文章分析。

备案号:YX01xjAmoMPR2lQwq

编辑于 2020-12-23 18:54 · 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下一节

考研复试政策中不可忽略的几大关键点

赞同 5

目录

评论

考研复试指南:从宏观政策到技巧分析

匿名用户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

由AIX智能下载器(图片/视频/音乐/文档) Pr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