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谁对你手里的钱说了算?

所属系列:货币掠夺史:财富、剥削与骗局

谁对你手里的钱说了算?

货币掠夺史:财富、剥削与骗局

货币是由谁发行的?

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政府。

但其实,在当今社会,货币的发行的主流形态是——中央银行控制。

什么意思?

中央银行控制,难道中央银行不是政府所有吗?

的确,在我们的惯性认识中,会下意识认为掌管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机构,因而政府掌控着一国的货币发行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数主要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是私有制的股份公司,它们拥有自己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成立董事会的初衷是维护股东利益。

它们通过掌握货币发行权,在各个方面反而能影响政府的决策,在过去百年一直悄悄地掌舵着国家,乃至世界的命运。

我们熟知的美联储、德意志银行和法兰西银行等央行,均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私人公司,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通过货币发行权悄无声息地控制着政府和人民,所谓的自由完全是在金融巨鳄獠牙下的自由,只要它们合上下颚,所有的一切都将湮灭。

或许你对此感到诧异和荒谬,但我却要告诉你:

资产阶级政权下,私人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并把控政府是必然的结果。

政府这么弱,薅点?
1688 年,英格兰银行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在政治领域这本是一件推动历史进程的事件,但在经济领域它却千疮百孔,面临诸多考验。

首先,英国从封建统治下的斯图亚特王朝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个过程中,一大批资本家因为改良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迅速创造了大量财富。

在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一贫如洗,但这些私人资本家却富可敌国。

他们把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初生的政府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巩固统治。

这些资本巨鳄并非慈善家,现在他们掌握了国家的绝大多数财富,他们完全有实力控制货币的发行和定价。

他们知道一旦掌握货币发行权,便可以通过经营货币的借贷,赚取高额的利息。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借贷雏形,眼下唯一的阻碍就是英国政府。

彼时政府独享金矿的开采权和税收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的财富必然会超过这些资本家,届时政府将会从银行家手中夺回经营货币借贷的资格。

在政府有能力独自运转国家的经济后,甚至可以将私人银行逐出市场。

所以眼下银行家们一定要从积贫积弱的政府手中接过货币发行这把金权钥匙。

但这件事并不能明目张胆地做,以防政府「狗急跳墙」,强行用行政命令甚至武力干预资本家的「偷窃」行为。

彼时英国的统治根基并不牢固,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这给资本家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政治上——英国政府要面对封建势力的反扑,斯图亚特王朝的余孽仍在密谋着暴动。作为「末代皇帝」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如今女王玛丽和丈夫威廉共同执掌者英伦大陆。如果她有哪怕一点为父亲报仇的心思,英国必然面临又一场腥风血雨!
军事上————彼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趁着英国政局动荡,用武力赶走了停靠在欧洲大陆的英国商船,并要求英国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经济上————法王路易十四将英国新教视为异教,将君主立宪视为异端,将远道而来的英国商人视为异类,他拒绝英伦大陆的商品,拒绝传教士,拒绝英王的国书。

长期依靠出口的英国被法国截断了海上贸易之路;又因圈地运动影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农业产值大幅下降;同时英国国债利率大幅下行,政府发行的国债无人问津,国库连王室的开支都难以承担。

彼时英国的人口不及法国的一半,财政更是濒临枯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政权刚出生便面临饿死在襁褓中的窘境。

加载中…光荣革命后英王室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银行家的「雪中送炭」!

这时,以威廉·帕特森为首的银行资本家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历史性的契机,从羸弱的政府手中夺过货币发行权的机会就在眼下!

他询问英王威廉一世:「陛下是否需要资金支持?」

在得到国王肯定的回复后,帕特森表示他可以建立一个私有制的中心银行为政府提供贷款。

英王喜出望外,立马批准了这项提议。

于是在 1694 年,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按照协定,英格兰银行一次性为政府提供 120 万英镑的贷款,而政府每年支付 8% 的利息和 4000 英镑的管理费即可,无需还本。

虽然在现在看来政府毫无疑问当了冤大头,但彼时英王急需用钱,加之人们对复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笔买卖十分轻松就敲定了。

同时,帕特森并不是使用自有资金为政府贷款,起初他向全社会公开募股,任何人都可以出资成为中央银行的股东,出资 2000 英镑以上的人将成为银行的董事。

最终中央银行被命名为英格兰银行,共有 1330 人成为银行股东,14 人成为银行董事,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成立中央银行只是计划的第一部分,接下来如何从政府手中要来货币发行权才是难点。

如果没有货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就会彻底沦为政府的融资工具。

银行家们当然不会干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早就认识到,只要做到 2 点:
.英格兰银行储备的金银数量永远保持领先地位;
.英格兰银行一直是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英格兰银行就能一直独享货币发行权。

彼时的世界奉行金银复本位制,每一单位的纸币发行背后都必须要有相应的金银作为储备,因为当人们拿着纸币来兑换时,货币发行人有义务将人们手中的纸币换成金银。

如果过量超发纸币,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挤兑,货币发行方的信用将瞬间崩塌,货币体系也可能因此瓦解(20 世纪先后发生了两次)。

在经历上百年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过程后,英格兰银行的股东们早在英国政府建立前就已经富可敌国,加之现在对其他股东的招募,现在的英格兰银行完全有实力凭借自身储备的金银发行货币。

于是他们高价向政府买了一块「皇家特许经营权」的牌照,以巩固自身的法律地位,同时也阻断了其他人想要模仿的可能。

有了特许经营的加持,英格兰银行不再满足于用自有财富赚点微薄的利息,除了经营贷款业务,他们更想直接创造货币!

接着中央银行再以自身储备的金银为担保,发行了一批带有利息的商业票据。

这种票据的利率远高于国债,同时又有储备的金银为担保,且还是政府「特许经营」的,一下子引发了海内外购买热潮,英格兰银行用这种方式筹措到了海量的英镑。

加载中…英格兰银行 1797 年发行的票据银行券,面值 1 英镑

然后银行又将这些英镑贷款给政府,依然采用「支付利息和管理费,无需还本」这种模式。

而英国政府对这种贷款愈发依赖,虽然无需还本,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政府的利息负担越来越重,甚至不得不采取举新债填旧债这种模式。

至此,英国政府逐渐沦为了英格兰银行的债务奴隶!

长此以往,政府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1694 年债务是 120 万英镑,到 2005 年增加到了 5259 亿英镑;到 2021 年年底,债务继续扩大到 2.2 万亿英镑,占其 GDP 的 99.7% 左右。

加载中…英国从 1800 年开始统计 GDP,之前数据以 0 计

由于债务规模过于庞大,基本没有可能还清,于是政府必须持续依靠中央银行的新贷款来填补旧窟窿。

这样一来,中央银行以储备的金银为担保,通过发行票据获得英镑这一行径被政府默许。

但股东们明白,即便英格兰银行再有钱,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们必须创造新的方法,才能维持高效的赚钱方式,才能一直充当政府的衣食父母。

不仅如此,在发行票据的过程中,英格兰银行发现真正来将票据兑现的人很少,因为票据比起金银来说更具便携性。

即便票据到期,人们往往也是立马置换为新的票据,中间很少涉及真实货币的往来。

既然没有多少人真的来兑现,那么英格兰银行在发行票据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考虑到底储备了多少金银。

现在,英格兰银行的股东们不仅可以凭空滥发票据,还可以将储备的黄金用于投资或借贷了。

这样一来,英格兰银行实现了长期保持财富领先这个目标,也就保持了货币的发行权和定价权。

但到此为止,英格兰银行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完全掌控货币的发行权。

政府虽然没有足量的金银,更不能以此为担保发行货币,但银行的贷款使得政府的运转变得顺畅起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对外战争捷报频传。

加之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产业体系迅速形成,国家发展蒸蒸日上。

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还使得英国国债利率迅速攀升,成为了全世界投资者争夺的香饽饽。

一时间,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到不少资金,对英格兰银行的依赖逐渐变小。

这让英格兰银行的股东大为恼火,为了战胜国债,他们不得不提高银行票据的利率,但这又增加了成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非长久之计。

那么,有没有中间地带呢?

长期的高成本让英格兰银行的股东们大为恼火,不得不寻找中间地带。

于是,共存成了最终的选择。

银行发行票据,政府发行国债,两者共享货币发行权,名义上都以英格兰银行储备的金银为担保。

其间,英国政府多次想将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

但由于海外殖民战争的蔓延,政府对该事一拖再拖。

加上英格兰银行一直担任国债的最大买方,借此来维护两者的和平关系。

这给英格兰银行求得了在夹缝中苟且生存的机会。

这样的状态大概维持了一百年,直到法国皇帝拿破仑远征「滑铁卢」战役的爆发,英格兰银行踢开政府的机会终于到了。

谁是滑铁卢的最大赢家?
1815 年,拿破仑与反法同盟在滑铁卢展开会战,胜利方无疑会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主宰。

经济层面亦是如此,政府债券的价值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金银的储备量,二是国家的综合国力。

如果法国赢了,那么法国国债的价值就会水涨船高,英国国债的价值就会一落千丈;反之如果法国输了,法国国债将会无人问津,英国国债则会炙手可热。

这里不得不提及影响后世几百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是最早一批银行家,家族成员渗透到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圈,不仅有着巨大的财力基础,同时还拥有欧洲最大的情报网。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英格兰银行重要的股东,这场决定欧洲命运的战役让其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彼时的通讯十分落后,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掌门人内森·罗斯柴尔德靠着家族仆人马拉松式的接力,成为了伦敦交易所里,第一个知道滑铁卢战役战果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自导自演了一出「英国战败」的好戏。

当仆人把前线得消息带回伦敦证券交易所时,内森故意表现出凝重,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发呆。

正当所有人屏住呼吸时,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声音:「我们输了,内森已经知道结果了!」

这让本就紧绷神经的众多资本大鳄立马慌了神,纷纷疯狂低价抛售英国国债,仅仅一个小时,国债价格就下跌了 10 倍有余。

当价格跌到内森满意的程度后,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只见他将右手一挥,仆人们纷纷心领神会地横扫所有的英国国债。

这不仅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传说中资产高达 50 万亿美元的超级富豪。

更重要的事,这让他几乎掌握了英国国债的半壁江山,到此英格兰银行与政府的势力出现了严重的倾斜。

现在英格兰银行的股东手持大量的英国国债,如果选择恶意挤兑,英国政府会立刻破产。

不仅如此,英格兰银行现在还可以轻松干扰政府的政策。

每当政府想要举债融资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就从中作梗,他们用更低的价格出售手中的国债,这样一来政府发行的新国债根本没人购买,而英格兰银行抛售的低价旧国债则受到追捧。

由于很难再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大规模融资,政府不得不低头向英格兰银行低头借钱借钱,英格兰银行自然乐意为之,这不仅赚取了高额的利息,还将政府从踢出了印钞体系,从此英格兰银行发行票据再无需看政府的脸色。

加载中…分布在欧洲各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

同时由于这个时间段白银矿被大量发现,英格兰银行担心政府可以通过开采白银矿积累财富,于是又在 1820 年废除了白银的地位,只奉行金本位。

至此,拥有巨额黄金储备的英格兰银行便完全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甚至可以说,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资本家,控制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此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了私有制的中央银行,私人金权牢牢地掌握着国家的命运。

一开始,黄金还可以作为一般货币自由流通。

后来英格兰银行为了抑制人们的兑换欲望,便只将纸币承兑为金块,但金块不能自由流通。这样一来,人们将纸币换回黄金变得毫无意义,更多的人被迫放弃了将纸币换回黄金的权力。接着,英格兰银行可以进一步肆无忌惮地印钞,完全不顾及真实的黄金储备!

加载中…金本位的两种运行方式

与其说,普通人被资本剥削,不如说,普通人被把握金权的人牢牢掌控。

货币的真面目!

财富的实质就是人们通过劳动所创造出的产品,货币的出现又终结了以物换物的时代,拥有货币就拥有了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索取权。

货币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力的象征。

由于没有发行权,我们失去了我们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定价权,无论我们以多高的价格将其出售,换来的都是未经劳动所生产的廉价货币,我们的出让实则都是贱卖。

纸币的发行更加打开了货币发行方贪婪的欲望魔盒,在纯信用货币体系下,超发纸币将成为中央银行长期的历史使命。

从过往百年的经验来看,货币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贬值的过程,尽管中间会有诸如加息这种的波折时期,但贬值的大趋势从来没停下过。

不信?那可以看看你从小到大的物价水平。

如果说曾经各国还需要为开采或赚取金银付之努力,那么现在,在纯信用货币体系下,它们连这一点努力都不用做了。

私有制的中央银行专享了货币发行权,它们以零成本创造的纸币取得了对万事万物的索取权,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就成为了被索取的对象。

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的汗水结晶,我们的智慧产品都被它们凭空创造的货币给掠夺。

从形式上看我们得到了酬劳,在很早以前是铜币,后来是金银,再后来是纯信用货币。

或许你潜意识里觉得这是合理的分配方式,你付出了劳动得到了货币,是等价交换行为。

可实际结果却是货币发行方可以不用劳动,轻而易举地换取我们的成果,这种交换背后的本质就是掠夺。

如果货币的发行权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那么这种这种掠夺性质会相对较小。

政府不仅拥有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还必须承担社会职能,这要求政府必须尽可能地合理分配资源和财富。

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发行权却被私人银行给窃取了,并且至今一直牢牢掌握在私人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悄无声息地被他们所掠夺。

谁掌控货币发行权谁才真正掌控了一国的最高权力,然而我们普通人从未意识到从 200 多年前开始到现在,货币的发行权一直掌握在几个私人手中。

他们淡化自己的存在,掩藏自己的掠夺,却又操纵着整个世界。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
——内森·罗斯柴尔德

一方面,只有少数人能理解这个系统(支票货币和信用货币),他们要么对这个系统所产生的利润非常感兴趣,要么就是非常依赖这个系统的施舍(政治家),这种阶层的人不会反对我们。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基于这个系统衍生出的资本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他们将承受压迫而且毫无怨言,甚至一点都不会怀疑这个系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罗斯柴尔德家族铭文

如今,美元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成为了结算货币,这使得它拥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美联储发行的美元不仅可以掠夺本国的政府和人民,还可以贪婪地吮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富。

或许我们在我们的意识里,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时代,但事实上这依然是一个强权操纵的时代。

私有化的中央银行掌控着最无尚的货币发行权,政府完全沦为私有银行的傀儡,我们从出生起就是货币阶级的奴隶却不自知。

比起英格兰银行,美联储的夺权则更为「精妙」。

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废纸,但美元印出来就是黄金,它的权力更加惊人。

美联储纽约银行的注册资本金 1.43 亿,美联储的运作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美元」。

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国际放贷者的运作方式,而少有的那些懂得人,比如有的历史学家,便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美联储的账目从来就没有被审计过。它完全在国会控制的范围之外运作,它操纵着美国的信用供给。

当你和我写支票的时候,我们的账户上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支撑支票的金额。

但是,当美联储写支票时,账户上是没有任何钱做支撑的。当美联储写支票时,它是在创造货币!

美联储的权力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从成立之初它就规定了对外保密所有董事会成员,以至于我们现在甚至不清楚究竟在被谁所掠夺。

美联储的真正面貌和它过去一百年的行径,远比英格兰银行的历程精彩。

下一节,我们就来揭开美联储的真正面纱。

主要参考资料
.《英格兰银行简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孙立新
.《罗斯柴尔德家族》中信出版社 2012 年 尼尔·弗格森
.《重返金本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年 保罗·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