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顶部

1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所属系列:红军三大主力的前世今生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红军三大主力的前世今生

大家都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但对于为什么要合作?又是如何失败的?往往不得其要。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讲国共第一次合作。

两党合作——合则两利的选择

第一个问题,两党为什么要合作?
1921 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但当时只有几十名党员。

大家满怀希望,觉得共产党能像苏联布尔什维克一样迅速壮大。可惜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党员人数才发展到了 100 多名[1] 。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想让革命成功,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拉风投。

即与国民党合作,借机壮大自身力量。
1921 年年底,马林跑到桂林,向孙中山介绍了苏俄的国情,以及国共合作的初步想法。

孙中山很高兴,但拒绝了马林的请求,其原因大概有三个:
.当时国民党已经有 20 多万党员,是国内第一大党,而且孙中山已经统一了两广,建立了南方实力最雄厚的政府。反观共产党,党员不足 200 个,没有一丁点地盘。两者相比,实力太过悬殊。
.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后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根本没有利益共同点。
.列强极为敌视苏俄,孙中山并不想得罪列强,只愿与苏俄「作道义上之联络」[2] 。

但幸运的是,马林遭到拒绝之后,并没有放弃,仍然不断地与孙中山联系,并想方设法地劝说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陈独秀,让其同意「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办法」,让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发挥作用。
1922 年,陈独秀终于点头同意。
7 月,共产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进行民主革命,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步,无产阶级并不会因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得到解放,而且资产阶级一旦革命成功,必定会迅速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状态。所以,在民主革命的时候,共产党就应该积极地发动无产阶级,并准备对付资产阶级。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很可能会像俄国一样,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

这两步走战略,估计有些朋友没有看懂,我再给大家翻译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共产党应该联合资产阶级政党,一起打倒军阀和列强,但是,在打倒军阀和列强的时候,共产党还应该积极地壮大自己,时刻准备对付资产阶级政党。

最后一句「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很可能会像俄国一样,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是一个知识点。

大家都知道,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有一个「二月革命」,也叫「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其实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和俄国资产阶级一起领导的。「二月革命」之后,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但是临时政府的板凳还没有坐热,列宁就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

综上,大家也应该看出来,共产党从一开始代表的就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资产阶级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有人可能会说,你还没有别人合作,就已经想着分家了,这种合作态度,很不地道!

事情可不能这样理解,如果是朋友之间的合作,为了私人的利益,这种态度的确很不地道。

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种态度就叫做「大爱」或者「大仁」!正所谓「大爱乃爱天下,大仁则必舍小义」。

举个例子,当时国民党的部队,为了筹措军费在广州城内开设了很多妓院、大烟馆和赌场,不仅「愉悦」了广州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军的军官和士兵,也经常进去嗨皮。

国共合作之后,国军仍然如此。

为了打倒军阀和列强,共产党可以忍受国军的这种行为,但统一全国之后,共产党怎么可能继续忍受?

如果共产党要禁黄赌毒,国民党肯定不会同意,两党大概率要挥刀相向。

所以,共产党如果想让劳苦大众站起来,就必须提前做好与国民党分道扬镳的准备,后来的「四一二」、「七一五」就是反面典型。

说来也巧,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共产党这边刚刚召开完二大,孙中山那边正好就出现了转机——他和列强「劈叉」了。

当时,孙中山有个得力的小弟,叫做陈炯明。

此人在过去的几年中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统一两广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被孙中山任命为了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等职。

但是陈炯明在掌握大权之后,却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孙中山认为时不我待,应该快速北伐,进而统一整个中国。

陈炯明则坚持,中国应该搞类似美国那样的联邦制,不应该北伐。

于是,1922 年 6 月,当孙中山赶往桂林,调集 4 万大军,准备北伐的时候,陈炯明就断绝了北伐军的粮饷和军械,并派人刺杀了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

孙中山大为恼火,立刻下令免去了陈炯明的一部分职务。

没想到,陈炯明这位浓眉大眼的老哥竟然直接在广州发动了兵变,将孙中山赶到了上海。

为了平定叛乱,孙中山向英、美、法等列强提出军事援助,但遭到了这三个国家无情的拒绝。

原因很简单,孙中山北伐的对象——曹锟、吴佩孚等人,是英、美列强支持的军阀。你去打英、美的小弟,人家自然不会同意。而法国呢,也不愿意为了孙中山得罪英、美,所以,孙中山不得不想到了苏俄。

苏俄赴华特使越飞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听说之后大喜过望,便再一次向孙中山抛去了橄榄枝。

双方经过几个月的谈判,1923 年 1 月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并改组国民党。

苏联答应(1922 年 12 月 30 日苏联成立),抛弃以前的中俄条约,不支持外蒙古独立,给国民党先期提供 200 万卢布的经费,建立黄埔军校,援助军事顾问和大批军事物资等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 200 万卢布是需要还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而这时,孙中山手下的北伐军,刚好打跑了陈炯明,重新占领了广州。

国共合作矛盾重重

第二个问题,合作遇到了哪些困难?

先前我们说过,共产党的合作是抱着改造国民党的目的的,那国民党会心甘情愿接受改造吗?

一个代表无产阶级,一个代表资产阶级,毫无疑问的,双方合作以后,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1923 年 9 月,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一行到达广州。

孙中山全权授权鲍罗廷,让其以「苏俄为模范」对国民党进行全面改组。

鲍罗廷了解完国民党当时的情况之后,倒抽了一口凉气——该党鱼龙混杂到了极点。
.当时国民党虽然号称有 20 多万党员,但是大部分党员,除了名字以外,都不知道住在哪里。
.国民党成立的十几年里,竟然没有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凝聚力可想而知,就是一盘散沙。

这种情况下,改组起来自然是困难重重。

于是,鲍罗廷就全部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制定了国民党党章,完善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

另外,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同志,也在孙中山的主盟之下,加入了国民党,成为第一批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

随后,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全国十几个省份都建立起了党组织,加强了党的领导,从此国民党才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一个政党[3] 。
1924 年 1 月,为了将国共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孙中山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选举出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 10 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 1/4。

值得注意的是,爱写日记的蒋介石,连候补委员也没有选上,气得他第七次递交了辞职,跑回了奉化老家。嗯,没错,是第七次辞职。

后来在孙中山的不断劝说之下,蒋介石才又返回了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的美好,但在私下里,国共两党从这时候起,就已经有了不少分歧。

比如说:
1、谁来主导中国的民主革命?

鲍罗廷认为,工人和农民绝对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但孙中山觉得,资产阶级才是革命的领头羊,而工人和农民,只能是依靠,不能起主导作用。
2、如何对待地主阶层?

鲍罗廷认为,应该实行全面国有化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孙中山只答应推行二五减租(减租 25%)、设立农会,不赞成没收地主土地。
3、如何对待列强?

鲍罗廷认为,应该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一切租界,将一切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拒绝偿还北京政府的外债。但孙中山觉得,不应该提前刺激列强,否则是在独立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另外,孙中山在和日本友人的谈话中,也明确表示了:「中俄国情不同,不仅将来政治制度不会相同,而且其三民主义也非列宁之糟粕……[4] 」

不过,随着国共双方合作的加深,孙中山慢慢意识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开始越来越认同共产党的主张。

没过多久,孙中山就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全盘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到处宣传打倒列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件等等。

尤其重要的是,孙中山还把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交给了共产党。

大家应该都知道组织部是干什么的吧?

也就是主管人事和党建方面的工作。

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孙中山在后期已经完全认同了共产党的主张。

而共产党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从而使直隶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山西等地的地方党部,均为共产党人或亲共左翼人士所掌握。就连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亦有部分国民党支部为共产党人所左右」[5] 。

除此之外,共产党还准备「把国民党拉到共产国际所指定的轨道上」,积极争取各个组织的领导权[6] 。

国民党的一部分大佬对共产党的扩张极为不满,1924 年 1 月到 8 月,国民党一大才召开半年多时间,就发生了 20 多起指控共产党人的案件,署名的国民党党员竟然达 2000 多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国民党二号人物胡汉民等人,气得孙中山直接骂道:

「十三年来,民国绝无起色,党务并不进步,皆由尔等不肯奋斗之过。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尔等自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

「汉民已失此信仰。」[7] 
1924 年 6 月,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越来越深,终于开始公开化了。
6 月 18 日,国民党中央监委牵头正式提出了弹劾共党案。
7 月 21 日,共产党针锋相对,发布了开展《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的通告。
.公开谴责右派,并在国民党内形成派别斗争。
.今后凡非表示左倾的分子,不应介绍加入国民党,同时努力争取「指挥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各团体的实权」,以巩固和加强共产党人之力量,削弱右派势力。
.准备迅速组织「国民对外协会」,使其成为社会运动一种独立团体,以便必要时取代旧国民党而做「未来的新国民党之结合」。[8] 
为了调和两党的矛盾,1924 年 8 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了一届二中全会,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联共的政策,但迫于压力,孙中山也向右派做了一些妥协,同意共产党限制「激进」的活动,并把自己的活动,全部公开通报给国民党。

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觉得,可以向国民党妥协,以争取时间,暗中扩大共产党的力量。

陈独秀则认为绝对不能向右派妥协,让国民党插手共产党的事务。为此,陈独秀还致函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要求共产国际对鲍罗廷提出警告。

于是,9 月中旬,中共中央又发出了通告,要求共产党员绝不妥协,必须贯彻党的方针,坚定地站在工农阶级的立场上,不受国民党的任何约束。

就这样,国共双方的矛盾,一下子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开始到处针锋相对。

共产党前脚帮助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国民党后脚就强行解散。

共产党刚刚召开民众大会,国民党的军队马上就来抓人。

共产党准备支持广东工人大罢工,但国民党马上声称,如果工人敢罢工,他们就用警察强迫工人上工。

而就在国共两党的矛盾越来越深的时候,1924 年 10 月 23 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的统治,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因为癌症在北京不幸逝世。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景,从此开始变得愈发暗淡。

大胜利——共产党掌控国民党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共产党离胜利一步之遥?

孙中山去世的时候,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这就为属下们的争权夺利留下了隐患。

苏联顾问鲍罗廷借此机会,利用苏联援助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国民党把原来的大元帅府,改为了国民政府,并成立了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

但是谁担任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老大,大家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当时呼声最高的有三个人:
胡汉民,当时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
廖仲恺,时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兼黄埔军校党代表。
汪精卫,时任秘书长,主要负责党务,陪同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遗书,全部由他起草。

从地位上讲,最有希望接替孙中山的人,应该是胡汉民。

但是,胡汉民为人小气,书生气十足,不好相处,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典型的右派,一开始就反对与共产党合作。所以,苏联顾问鲍罗廷、共产党、国民党左派都不希望他担任下一任领导人。

廖仲恺则是国民党内最著名的左派,和鲍罗廷、共产党走得非常近。国民党右派,又不希望他担任下一任领导人。

而汪精卫则表现得比较中立,还特别会搞关系,最重要的是,汪精卫在国民党内没有军队的支持,只能依靠苏联。

所以,在鲍罗廷的力挺之下,汪精卫担任了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另外,大家还推举出了中央五常委:汪精卫、胡汉民(右派)、谭延闿(右派)、许崇智、林森(右派)。

按道理讲,五个常委里面有三个属于右派,右派应该满意了才对。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一个月后(1925 年 8 月),右派就找了几个杀手,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把国民党里最著名的左派廖仲恺给杀了。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在中央党部门口,刺杀国民党元老?

是可忍,孰不可忍!

苏联顾问鲍罗廷、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纷纷出动,强烈要求组织力量缉拿凶手。于是,在鲍罗廷的建议下,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委员,授以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负责审理此案。

之所以让蒋介石担任该委员,是因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蒋介石是左派。

例如在黄埔军校时,蒋介石曾多次表示要与共产党合作:
.蒋介石曾号召黄埔学生,学习俄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我们党要成功,实现主义,一定要仿效俄国共产党的办法。」「国民党员不可反对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就是背叛了总理定下来的方针和主张。」[9] 
.蒋介石还特许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到黄埔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并派武装学生,星夜驰援广宁县,支援农民打倒地主。
.省港大罢工期间(1925 年 6 月),蒋介石还派黄埔军校的学生,去帮助罢工委员会纠察队。

所以,鲍罗廷对蒋介石极为信任和支持。

经过「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粤军将领梁鸿楷等一批军官被关到了狱中。

五常委之一的许崇智,因为是粤军的老大,所以自身难保。蒋介石便跑到许崇智的面前,忽悠他说:「二哥,到上海避避吧,等风头过了,弟弟接你回来。」

许崇智看了看蒋介石身边的数十名五大三粗的警卫,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但许崇智刚走,蒋介石马上就让自己的部队,代替了许崇智的粤军,驻守在了广州,并就任广州卫戍总司令。

后来,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也因为廖案被捕,胡汉民也被「请到」了苏联考察去了。

胡汉民、许崇智被驱逐之后,国民党右派开始纷纷逃窜。

原五常委之一的林森,跑到北京成立了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共反俄,分裂国民党。

随着五常委的相继离开,蒋介石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二号人物。

鲍罗廷以及共产党人全都非常高兴,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广州这次政变后上台执政的完全是国民党左翼」。[10] 
斯大林则干脆主张,中共应该争取把国民党改造成「工农政党的形式」。[11] 
1926 年 1 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各位党员的努力之下,共产党赢来了巨大的胜利。甚至可以说,距离共产党掌控国民党,仅有一步之遥了。
.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八部一处中,共产党人员占据了 77% 左右的领导职位,从而控制了国民党的几乎全部实际工作。
.共产党在广东已经掌握了 10 万工人,60 万农民,2000 工人纠察队,30000 多农民自卫军。
.在国民革命军中,共产党党员已有上百人,其中第一、二、三、四、六军的政治部主任,蒋介石第一军三个师中两个师的党代表,九个团中七个团的党代表,都是共产党人。[12] 
鉴于这种情况,所有人都觉得,把国民党彻底改造成工农政党,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苏联顾问团更是直接放言道:「苏联顾问事实上是这里所有军事部门的头领,国民党的所有计划、章程、工作都是在我们的政治指导下,按照俄国共产党的标准制定的。」

大失败——国共决裂

第四个问题,两党合作是如何走向失败的?

等共产党基本控制了国民党的组织部以后,1926 年 2 月,中共中央又决定「暂时把军事目的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共产党的秘密基层组织……使军队不致为国民党右派夺走」[13] 。

如果事情真这么顺利地发展下去,也就没有历史课本上的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这一条了。

就在共产党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影响军队的时候,1926 年 3 月,突然爆发了「中山舰事件」。
1926 年 3 月 17 日,国民党右派不甘心失败,假传蒋介石的命令,让代理海军局长、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派出两艘战舰(中山舰、宝璧舰),开往了黄埔军校。

随后,国民党右派又跑到蒋介石面前,诬陷共产党擅自调动军舰,要抢黄埔的军火,把蒋介石劫走,送到莫斯科。

蒋介石大惊失色,连行李也没有收拾,就赶紧往海边跑,准备逃往上海。

但这时,陈立夫拦住了他,表示与其逃跑,还不如发动政变,「镇压」共产党。

于是,3 月 20 日,蒋介石又返回了广州,宣布广州戒严,命令部队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将苏联顾问监视了起来,并派兵包围了汪精卫的住宅,美其名曰保卫汪精卫。
3 月 22 日,蒋介石才发现原来自己被人利用了。

这一下就尴尬了。

认错,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认错,自己手里只有一个军,苏联顾问和汪精卫手里还有好几个军呢,万一他们联合起来,自己手里的那点兵,根本不是对手。

这该如何是好?

蒋介石左右为难,焦急万分。

过了好半天,他才鼓起勇气,跑到了汪精卫的住所,向其表达了歉意,并解释说:「我只是想查办共产党员李之龙等不法军官,并无它意。希望您能原谅,恳请中央能对我从严处分,以示惩戒。」

如果汪精卫能够就坡下驴,先原谅蒋介石,等自由之后,再联合苏联顾问和共产党进行追责,蒋介石大概率得引咎辞职。

但可惜啊,汪精卫早就被吓破了胆,他不但没有追责,还巨怂无比地提出了请假,并坚持要离开广州这个是非之地,一溜烟窜到了法国。

看到这种骚操作,蒋介石都惊呆了,忍不住又写了一篇日记:「事前反对此举者,事后奉余言为金科玉律,人心之变化,奈如此其速耶!」[14] 
搞定了汪精卫之后,蒋介石又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表演风格,跑去忽悠苏联顾问和共产党负责人说:「此次事起仓卒,处置非常,事前未及报告,专擅之罪,诚不敢辞……二年以来,我对共产党同志亲爱的精神是不言而喻的,就是我对共产主义不但不反对,并且很赞成的……苏俄已成世界革命之中心,中国国民革命又为世界革命之一部分,联俄政策是国民党的生命……」

苏联人觉得,蒋介石看起来挺真诚,再加上暂时找不到可替代蒋介石的人,于是,也选择了原谅和妥协。

于是,蒋介石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一把手。

从此,他的野心开始急速膨胀。

为了进一步掌握党权,两个月后(1926 年 5 月),蒋介石又发动了《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是:
.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中,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
.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

由于鲍罗廷主张向蒋介石让步,所以蒋介石又拥有了更大的政治权力。

从此之后,蒋介石便拥有了和共产党决裂的资本,而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也发生了 180 度逆转,从「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柱石」变成了「新右派」。

两个月后(1926 年 7 月 9 日),国共北伐正式开始。

国民革命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长沙、武汉等地。8 月,眼看北伐的形势越来越好,蒋介石便把分共摆上了桌面。

他先通过心腹,向英国驻长沙领事,透露出了反共的意图。

在得到英国的支持之后,他便下定决心,准备清除所有共产党员。

但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共产党知道了,陈独秀等人大吃一惊,急忙于 1926 年 10 月,推动了「迎汪倒蒋运动」,即迎接汪精卫回国,以对抗蒋介石。

为阻止汪精卫回国,蒋介石亲自给汪精卫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回国。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再三要求国民党中央党部或中央执委会,迁往南昌,以便他就近控制。

但蒋介石的要求,遭到了鲍罗廷的强烈反对。

在鲍罗廷的建议下,国民党党政主要领导人,全部同意迁都武汉,而武汉当时控制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手里,所以,蒋介石败下一阵。

但蒋介石并没有甘心,1927 年 1 月到 2 月,他又约见了日本、美国的代表,明确表示不废除不平等条约,承诺外国借款等等,以图赢得列强的支持,为彻底反共做好了铺垫。

另外,蒋介石还和江浙财阀取得联系,赢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共产党见蒋介石在倒行逆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刻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的 33 人(蒋介石并未参加),在武汉召开了二届三中全会,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大会上,剥夺了蒋介石的党政大权,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规定「总司令是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等于又缩小了蒋介石的军权。

蒋介石得知以后,大怒不已,当即发出公告:

「倘使有人要妨碍我的革命,反对我的革命,那我就要革了他的命!」

「若苏俄一旦不以平等待我,像个别帝国主义国家一样压迫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反对帝国主义一样反对他们。同样,列强若能以平等待我,我亦同样可以与之联合。」[15] 
至此,国共分裂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1927 年 4 月 1 日,汪精卫从法国回到了上海。

为了拉拢汪精卫一起反共,蒋介石立刻发表通电表示:「自汪主席归来以后,所有军政、民政、财政、外交诸端,皆须在汪主席指挥之下……中正惟有统率各军,一致服从。」

但汪精卫知道蒋介石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所以,他又偷偷地溜到了武汉,担任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并和陈独秀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共同反对蒋介石。

蒋介石听闻大怒,终于在 4 月 12 日,联合大资本家、大地主,以及上海的地痞流氓们,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以及国民党左派。
4 月 17 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免去所有职务,「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

蒋介石也不甘示弱,第二天(4 月 18 日)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国民党公开分裂成「汉」「宁」两个政府。

面对蒋介石的不断挑衅,大多数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主张出师东征,讨伐蒋介石。

但是,汪精卫、鲍罗廷、陈独秀等人认为,国民革命还未成功,还不是讨伐蒋介石的时候。

所以,4 月 19 日,武汉国民政府又开始了第二期北伐。

这一次北伐,国民革命军同样势如破竹,仅仅用了 40 天(6 月 1 日),就和冯玉祥军在郑州胜利会师。

而就在武汉国民政府北伐的时候,蒋介石却没有闲着,他下令封锁长江航道,禁止货物运往武汉,给武汉国民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汪精卫这家伙,又是一个墙头草,看到形势对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便于 6 月 10 日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了会谈,希望冯玉祥能够「讨蒋、分共」。不过,冯玉祥只答应了「分共」,并不同意讨蒋,相反,冯玉祥还主张宁汉合流,与蒋介石一起北伐。
6 月 19 日,蒋介石又和冯玉祥在徐州进行了会谈。蒋介石答应从 7 月开始,每月给冯玉祥提供 250 万军饷,而冯玉祥则同意了「宁汉合作,继续北伐,清党反共」的协议。
6 月 22 日,冯玉祥从徐州回到开封,马上命令省政府「严防共党」。

等蒋、冯、汪三人串通好之后,7 月 15 日,汪精卫便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

至此,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全国革命进入低潮。

但幸运的是,在那如铁一般的黑暗之中,还有无数名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坚持抗争,当年便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三大起义。

虽然这三次起义全部以失败告终,但此后数年,共产党人又团结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在这个饱受苦难的大地上,点亮无数支星星之火,其中三支燃烧的最为猛烈,他们分别是:

毛泽东主席开创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红一方面军所在地;
贺龙元帅开创的洪湖、湘鄂西根据地,即红二方面军的老家;
徐向前元帅所在的鄂豫皖根据地,即红四方面军的大本营。

这三支红军在 1934-1936 年,经过万里长征,终于在陕甘宁胜利会师,全面抗日爆发以后,他们又被编为了 115 师、120 师、129 师,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专栏的后续章节,我们就将展开讲讲这三支队伍的故事。

备案号:YXX1lmQxz1oiRv0OrMSkLX2
参考
.^北京日报,2021 年 6 月 28 日《百年大党,何以为钜,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革命文献》第九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55 年编印,第 1410-1411 页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要邀请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孙中山全集》,第 9 卷,第 531 页
.^《中间的革命地带》,第 74 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卷,第 147 页
.^《孙中山全集》,第 11 卷,第 357 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卷,第 225 页
.^《蒋介石传》,中华书局,上卷,第 88 页
.^《维经斯基关于中共中央全会给共产国际的报告》,1925 年 10 月 7 日
.^《列宁斯大林论中国》,解放社 1950 年版,第 120 页
.^《中间的革命地带》,第 95 页
.^《维经斯基关于霍米列夫同志军事工作报告的发言》,1925 年底
.^《蒋介石年谱初稿》,第 548 页
.^《蒋介石言论集》第四集,第 124-125 页

————————————————————
本站(yanxuan.org)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