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 浅色 自动

1内卷: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

所属系列:从成长到成才:大学生如何成就自我

内卷: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

从成长到成才:大学生如何成就自我

「内卷」一词自登上热搜后,其热度一直没有褪去。而随着「躺平」概念的出现,甚至有知名大学教授提出「内卷是教育的筛选功能」。此言论虽然遭到各方抨击,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内卷的压力确实真实地再次袭来了。

「边骑车边看电脑」「论文要求 5000 字却写了 10000 字」等大学生内卷现象已经不再是新闻,内卷开始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上课占座,大到考证、考研、就业,内卷几乎无处不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小 A 的很多同学都在报考会计资格考试。虽然她知道这个考试和她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和她以后的就业方向也不相关,但她还是报了名。小 A 的理由是「如果通过了考试,我就能够多一项技能证明,以后就更好找工作」,于是她不自觉地「卷」入了一场对自己来说既没有什么价值也不感兴趣的考试。

大学中有无数个「小 A」被各种内卷裹挟着前进。他们原本以为这是努力、上进,结果却发现自己除了疲惫一无所获。

什么是内卷?

1963 年,美国解释人类学知名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出版了一部研究印度尼西亚的著作《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当中把「内卷化」概念用于了某种农业经济过程的概括。内卷化是指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增长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精细化发展的过程。

1970 年,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在其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先提出了「内卷」的概念,被用来表达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与进化理论相对应的锁定理论。

之后,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用「内卷」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当这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之下隐藏的内卷的本质是一种因无序的不良的竞争而导致的没有发展、停滞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既不能停止努力,也无法打破现有的竞争边界,无法实现突破性生长。就好像,你原本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突然发现其他人都在跑步,而且不断地有人加入跑步的队伍,你就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虽然不想跑步也会无意识地被「卷」进跑步的队伍。而且,跑了几圈之后,你感觉很累却无法停下来,因为没有其他人停下来。

在内卷的世界里,大部分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因为别人都在做所以自己也跟着做。

「他们都在学习,我不学习是不是显得不合群?」

「他们都在准备考试,我不考是不是会影响以后找工作?」

「他们都提前去教室占座,我不占座是不是自习的时候就没地方坐了?」

……

这种群体行为所制造的紧张与焦虑的竞争氛围是导致大学生内卷的根源,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群体里面的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与其中,即使收效甚微依然拼命努力,即使疲惫不堪依然无法停止。

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

之所以说是「被内卷」,是因为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加入内卷。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内卷的实质是不良的竞争、徒劳无功的努力、明知没有价值依然不得不做的无意识行为……对于刚刚挤过「高考独木桥」、青春年少爱追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不会自愿把大好的年华浪费在这样的内卷上。那么,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呢?

我们从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外在的环境因素:不良的竞争

内卷离不开一个词:竞争。

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每个大学生都是高考大军中的优胜者。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学校里比自己厉害的人还有很多,最要命的是这些比自己厉害的人还比自己努力。

小 B 拿着几张街舞获奖证书信心满满地加入了学校的「舞蹈社团」,本以为可以在社团中发光发热,结果比他获奖更多、跳得更好更专业的大有人在,自己在「舞蹈社团」中几乎成了一个「透明」的存在。

小 C 即将大学毕业,当他拿着一摞证书和写满实习经历的简历去应聘工作的时候,发现其他人的证书比自己更多、含金量更高,经历也比自己更丰富。

……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自觉地被内卷:「我一定要比他们更优秀,做得更好,才能成功。」

这种不良的竞争背后暗藏的是单一的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很多人认同、接受的价值观都是单一的指向:拿到奖学金才是成功、考上研究生才是成功、进入世界 500 强的企业才是成功……单一的价值观把「成功」放在了「成才」「成长」的前面,而且把「成功」的定义限定在考试分数的高低、证书的数量、知名大学研究生的 offer、世界 500 强企业的 offer 等等中,这是一种物化思维。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一生中都在追求着一种优越感。单一的追求成功的价值观、物化思维定义下的「成功」,无疑会导致不良竞争的产生。当校园中的每个大学生都集中在单一的跑道上奋力奔跑,结果就是拉长了所有人与终点的距离。

(2)内在的自身因素:没有规划,没有方向感

外在的竞争环境带来的必然是内心可能会被他人孤立、超越的恐慌感,和想要抢占更多资源、赢得先机的危机意识。这种内心感受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在对大局、对自我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的情况下,就无意识地跟随他人一起采取一些无效的努力。

归根结底来说,大学生之所以会被内卷,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方向感,所以只能被竞争所裹挟。

我记得自己刚进入大学,上第一堂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学的这个专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朝阳产业,毕业的时候可能就是夕阳产业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老师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感到非常无措、恐慌:「毕业后都是夕阳产业了,那还有什么前途?要不要现在换专业?」「为了避免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我觉得我们还是多去实习,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吧。」「我认为还是多考一些证书比较靠谱,以后的选择更多一些。」……

在这种恐慌感之下,有人盲目地换了专业,结果发现新专业还不如原来的专业,就业前景更加不理想;有人每天奔波在实习、兼职的路上,专业课成绩一塌糊涂,那些零碎的实习、兼职经验并没有帮助他提升工作能力,所以毕业之后找工作更加艰辛;还有人考了一堆和专业不相关的证书,却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找工作的时候也是不断地被拒绝……反倒是那些老老实实扎在专业课中跟着老师踏实学习的学生,毕业之后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工作,工作成绩突出,不断地加薪升职。

同学聚会聊起当初的情况时,踏实学习的同学说:「我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就确定了自己以后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所以,关于老师说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的问题,我倒是感觉每个行业都在不断变化,只有学好眼前的知识才能有基础去顺应时代的变化。」

对未来没有规划的大学生只能随波逐流,在所谓的「更好的赛道」上拼命,但往往只有极个别人成功,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陪跑。相反,那些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心中有清晰的方向感的大学生只关心自己奔跑的方向是否正确,自己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跑得更远,而不会管别人在哪条赛道上、跑得快还是慢。

大学生该如何应对内卷?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大学生该如何应对内卷的问题,我给出以下两个建议。

(1)在内卷中找回自我: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对于尚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明确未来的方向,做好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事。

做规划并不是你一定要做成什么,而是让你的努力有方向,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就像前面提到的我的那个同学,因为他心中有明确的方向,所以不会因为老师说了什么、其他同学做了什么而被内卷,改变自己的方向。

所以,应对内卷的第一步是问问自己: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回答。别人能够成功的事情不一定适合你,别人前进的方向可能并不是你想去的方向。

真诚地面对自己,去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那就是你的方向。

在确定人生方向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不要贪婪。人生的路有很多种,唯独没有回头路,所以不要贪婪,不要被周围的环境诱惑,选定一个自己想去的方向就好了。

第二件事:自己设定游戏规则。无论是哪一个方向,都必然会有竞争。哪怕你想做豆腐、卖豆腐,可能都有一个「豆腐西施」在你前面,让你很难超越。所以,选定方向之后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更不要尝试去适应他人设定的游戏规则,而应该自己来设定游戏规则。你想做豆腐、卖豆腐,你就要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豆腐、怎么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来买自己的豆腐。当然,你在自己设定游戏规则的同时也需要抬头看看其他人的游戏规则,看看「豆腐西施」做的是什么豆腐,又是怎么卖豆腐的。但是,这些只是你设定游戏规则必需的信息,而不是让你加入「豆腐西施」的游戏规则。请谨记这一点。

第三件事:坚定自己的节奏。有些大学生即使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设定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却依然会被内卷,根源在于当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收效甚微,再看到别人跑得很快就开始自我怀疑,换到别人的跑道上去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看到别人跑得快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跑道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所以,即使暂时没有看到成效,你也要坚定自己的方向不要动摇,按照自己的节奏跑,不要被任何人任何事打乱,这样你才会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近。

(2)跳出「内卷」,寻找新的赛道:我还可以选择哪些赛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梦想,成功也不只是只有一条路。所以,当你被周围的环境卷进不适合自己的赛道时,不妨跳出来问问自己:我还可以选择哪些赛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像古代的读书人都选择走仕途一样,虽然今天的大学生的选择更多,但一般也局限在公务员、外企白领、互联网大厂的职员等看起来光鲜亮丽、收入颇丰的职业,却极少有人会选择做一些比较「接地气」的职业。这一方面是大学生自己的认知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事件。

2003 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件事轰动全国。坐在田间地头唠嗑的老人都在谈论:「如果不努力,北大毕业也只能去卖猪肉。」这件事当时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激烈讨论。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去卖猪肉,这就是单一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认知的局限。事实上,大学生从事看似平凡的工作,把先进的知识、技术带入这些平凡的行业中,带动行业的变革,恰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将近 20 年过去了,当初选择养猪的北大毕业生用实际行动让人们闭上了嘴。他和一个校友一起开办了一所「屠夫学校」,卖猪肉的同时也卖知识,为行业培养人才。后来,他又紧跟时代潮流,开启了网上卖猪肉的业务。据说仅 2018 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 18 亿元。

谁能说这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比那些世界 500 强企业做高管的北大毕业生差呢?

跳出「内卷」,选择新的赛道,首先需要大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大学校园相对来说信息是比较闭塞的,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都来自于老师、亲人的建议,或者参考身边的同学。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现在有很多新的行业、职业出现。

2021 年 3 月 18 日,人社部等三部门就发布 18 个新职业: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以及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

这些新的职业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一致,人才缺乏,竞争力较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大学生变更「赛道」比较好的参考。

此外,大学生除了关注国家政策,及时掌握这些就业信息之外,还应该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中去实地考察、实践,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性提升自我技能。

总之,虽然大学生内卷的根源在于校园内的不良竞争,但只要大学生自己确定好方向,做好规划,坚定自己的目标前进,就不会轻易被周围的环境裹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在「无用功」上付出再多的努力、坚持再久,都不可能帮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唯有自己的方向、自身的实力、自觉的努力和自信的步伐才是我们在应对内卷的底气!

备案号:YXX14RRzXbvtYYYJb8NiMmJy

编辑于 2021-07-21 22:06 · 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下一节

就业:没有经验?一无所长?

赞同 1647

目录
48 评论

从成长到成才:大学生如何成就自我

匿名用户
×
拖拽到此处

图片将完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