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大学宿舍关系里,你学到了什么?
所属系列:敏感一点又何妨:高敏感人士自救手册
知乎盐选 从大学宿舍关系里,你学到了什么?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跟我一样,
从踏入宿舍那一刻开始,就不自觉地对室友抱有超高期待:期待变成闺蜜或是兄弟,期待收获友情成为至交。
甚至下意识般预设了「室友是朋友」立场。
然而实际上,与室友在相处中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是小概率事件。
在现实里,室友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你们实质上不过是人生途中的一段合租过客而已,能在大学四年里安稳和谐地相处就相当不错了。
而当你与室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时,要怎么样处理,才能尽量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如何让宿舍内的社交不产生过多自我内耗,不干扰自己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呢?
这大概是大学四年里留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课了。
然而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因为室友的一些语言和行为,而想东想西,甚至因此干扰到自己去做重要的事情?室友之间要怎样才能比较友好地相处,至少不妨碍彼此的生活,不变成交恶的关系?友情当然是非常美好的情谊,大学也是收获朋友的最好阶段,但是如何才能得到,执念又有用吗?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聊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希望对还处在大学宿舍生活的你,或者早已毕业工作但仍然对大学宿舍心有戚戚的你,能有一点点帮助或启发。
来自韩剧《Run On》
- 室友总是妨碍我学习,我还不好意思阻止 ta,怎么办?
暑假时,一个即将大四的姑娘跑来问我:
夕姐,我正在备战考研,但是一个室友总莫名其妙干扰我,比如在我正低头专注学习,她突然来敲我头一下,比如早上我几点起她就几点起,我改闹钟时间她也改成同样的时间,而且动不动来问我学习进度,总之弄得我很烦…… 她这人是不是有毛病啊,感觉她在针对我,想害我考不上!而最可怕的是,我因此变得很恐惧她,于是学习时老是分心,无法专注!总觉她她下一秒就要来敲我头…… 这样下去考试怎么能考好?我还能不能考上理想学校研究生了?我要怎么办啊?
作为一个毕业已经五六年的人,听完她和室友较为完整的所谓冲突后,我第一感觉是「这真不值一提,别把它当事,离那个室友远点就行了」。
然而设身处地去想,觉得自己学生时期遭遇到这类事情,也并没有能比她清醒多少,但这种事情处理不好带来的危害,确实是对自己致命的消耗。
那么,究竟要如何走出被室友干扰的处境,特别是,如何摆脱这种被害妄想症的恐惧?
只劝她「想开点就完事了」当然没有用,于是我跟她分享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损人不利己不会是绝大多数人的目标」。
既然你这室友家庭条件也不算特别好,没有家业等着回去继承,并非不愁学业前途和未来工作,那她就不是时间和精力多的没处用,非要用来搞你害你针对你。她或许就是考研目标不明确、学习信心不太够、个人习惯有点差吧,你可以打消掉『她专门想要害你』这类念头,不用过分恐惧。
其次,对于没有界限感和分寸感的人,你要学会「直接拒绝」。
室友自己学习不能专心,老是动不动来问你学得怎么样,无条件跟随你的起床和学习时间,还动手动脚的干扰到你学习…… 这是她没有界限感和分寸感。你要立刻表达出来,只在心里臆测她和讨厌她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只会平白消耗你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她这人就是脑子缺根筋,但我觉得只要你明确指出来一两次,她大概率就能 get 到并且改正了。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要碍于室友情面憋着」。
因为,如果你和室友的情分是真的友情,那么不会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因为你指出 ta 的一些过分行为就分崩离析。如果跟室友其实都算不上朋友,那么你更要依人与人之间基本的礼貌和尊重来行事,指出对方不恰当的行为,免遭其不断的影响。也就是,不要碍于那虚无的室友情分而畏首畏尾,被影响学习还自己内耗不停。
总之,物理上尽量离只会消耗你的人和环境远一点(没条件去租房住那就白天少待宿舍学习,多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心理上千万别苛求什么「室友情」「友情」,咱有事说事,有情才能谈情,否则要尽早把精力专注到你当下最重要的学习上来,不要被那虚无的情分所绑架。
当我耐心讲完这一堆,发现仍然是比较总结性的观点思路,其实也并不知道她有没有真的听进去,会不会照做。
于是我又跟她分享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希望自己当年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纠结、尝试、抉择、反思以及多年后的回想和思考,对比着看,能真切地帮助到她。
(好消息是,一个月后问她事情进展,她说听完建议和故事后立马照做了,然后完美解决了,非常快,就是对方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有妨碍到别人!……)
- 我的大学,跟室友们相爱又相杀的故事
刚进大学时,大家应该都一样,对交新朋友满怀憧憬。
我的本心是「广撒网」,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家可以抛下过去所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重新展示自己,从头碰撞,就很可能会认识和结交到一些很有意思又合得来的朋友。
然而很快就不得不承认:人性的真实在于避难求易,而非舍近求远。
因为你不遗余力,过分在意,捧着好奇和期盼的心,去竞选学生会,去参加社团,最终却是退回来,巴不得能和班级里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和每一个朝夕相处的室友成为挚友。
而当你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早已掉进了和同宿舍的室友们一起手挽着手上厕所,一起同进退赶着差点迟到的上课铃声,连去食堂吃饭都必须找个人一道前往拼桌,否则没法出门的漩涡。
「ta 怎么老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上课啊,是不是性格孤僻怪异、难相处,跟宿舍里的人相处得不好」
你很担忧别人会怎么看一个人独来独往的自己。
而一次次不知不觉中强求自己跟室友们保持步调一致的行为,会慢慢让你误以为,你跟室友们已经缔结了特别的深厚的感情。
确实,大学刚开始那两年,跟室友们有挺多欢乐的记忆。
比如:当时宿舍里不管是谁生日,其他几个都会凑钱买蛋糕帮她庆祝,也会准备小小礼物;大一刚开始手挽着手一起去食堂吃饭早已是小儿科,后来为了提升做事效率,或者说偷懒吧,已经进化成在只要没课的时候,宿舍就只轮流派一两个人下楼买饭了(毕竟 7 楼,步梯),其他人都嗷嗷待哺般等着饭吃的场景历历在目;第一次尽情喝酒,其中一个室友因而被发现啤酒过敏最终大半夜去了急诊的经历,也是大家慌乱间有序地解决。
还有,当谁有喜欢的人想要追,或者是失恋了伤心,其他几个都会凑过来出谋划策或给予安慰,「你如果真那么喜欢他,舍不得就此放弃,那我们几个赴汤蹈火,也会帮你撬墙角的呀!有对象怕什么,他又没结婚!咱追啊,没关系的……」其中一个室友就在你刚有喜欢人的苗头,但发现对方已有对象而伤心时,撩起袖子准备帮你「武装起义」。
你当然知道不会真这么做,说笑而已,道德咱还是有的,但是室友们的表现让你当即就开心了起来,还没开始就被宣告结束的失恋也就没那么难过了,感受到被人在意就是这么棒的事情吧。
那时候你真的以为,这些人已经成为你真正的朋友了。你们已经缔结了特别深厚的感情。
谁能想到,当矛盾发生的时候,同样的那个她,就面目全非、恶语相向、恶人先告状了呢?
室友 S 是夜猫子加游戏迷,她总是熬夜到凌晨一两点还开着电脑屏幕,跟游戏伙伴们 pk 对谈,或跟异地男友视频语音聊天,以为只要压低嗓音就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睡觉。
然而实际上,凌晨 1-2 点的时候,即使是很小声的窸窣声,对于不敏感体质的人尚且也会产生一定干扰的,比如对床那个即使天塌了、考试挂了第二天要重考她还没怎么开始复习,但都能晚上 9 点心安理得去睡美容觉的 G 同学,也多次被视频讲话的 S 同学的声音吵醒过。
而对于拥有高敏感体质的人,半夜里仅仅是那一抹屏幕的亮光,只要是人出声讲话的嗡嗡声,你就会被干扰到难以入睡或者在睡梦中被声音惊醒。
尽管被干扰的你和另一个室友 J,在努力地降低自己对声音的敏感度,然而实在没办法脱胎换骨成为对声音和光完全脱敏的另一类人,这个也不现实。
但一次次憋住生气、极尽委婉地劝室友 S 克制一点,早点睡,她死活不能。甚至开始觉得这是你们太敏感了,是你们的问题,不要没事找事,她开始生气了。
于是我和室友 J 一直在切实地被干扰着睡眠和第二天精力。
其实刚开始不是没想过去找班干部、辅导员或是班主任老师来协调解决,但是那时总觉得这种「小学生告状」行为要不得,宿舍内的事情还是宿舍内解决比较好。
待事情发展更糟,双方关系开始变差时,又碍于「家丑不可外扬」心理,认为室友间矛盾和纠扯被传出去是很可耻的。
结果事态越来越糟,一直忍受着干扰不说,互相之间也变成了几乎不说话的怪异关系……
多年过后,现在想来,当初如何做才能比较有效避免或者解决掉这类矛盾呢?
首先在入住一开始,大家初成为室友的那一刻,就该认识到大家不过是被随机分配到一起搭伙睡觉的租客,首要目标是:和谐地相处和生活。
所以,首要任务是室友们一起界限分明地,合谋出一个宿舍规则,其中包含最重要的「凌晨 1200 或者 100 后必须熄灯、闭声」这一条。
然后当现实里执行不到位,规则刚开始被打破、出现矛盾时,如果是比较无关紧要的事情那就罢了不计较,划掉好了,但要是涉及原则底线,你就不要忍让也不能忍让,你忍让、善良次数多了,别人不会觉得你善良,只会认为你这么做事应该的,你只会更被欺负。
更重要的是,你要能纠正「家丑不可外扬」的固化思维,大胆尝试请求第三方(哪怕是隔壁宿舍的同学们)来裁决出一个界限结果。
认为室友间出现矛盾、关系不好被传出去很可耻,所以从不对外吐露半个字,然而这是被欺负的你,想要维护住自己利益的最大阻碍。因为对方可能恶人先告状,搞不好你就由受害者变成别人眼里的加害者。
最后如若第三方裁决还是解决不了,对方仍然不改,而你也还是很受干扰,那如果你自己经济上有条件,就早点搬离宿舍自己租房子住。要么就只能忍着了,接受结果,不再把它当事,不为之过分心伤,这样也能省掉一部分精力和能量,避免过度自我内耗,而能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总之,当你做过这一切尝试时,就算没得到最好结果,但因为至少你坚定地捍卫过自己的利益和行驶了自我表达的权利,其实就能避免掉一些「加害者」恶人先告状或者颠倒是非黑白诬陷你的可能性,你也能因此少一些自我怀疑。
所以说,其实在大学里,大家很有必要早点认清室友以及友情的本质:几个人被分到一个宿舍,并不会自然生出深厚友情。以为是室友就该关系好就能是朋友,这是幼稚而肤浅的,甚至只会成为你解决问题和成长进步的阻碍。
- 如何与室友们友好相处,分享 4 个重要原则
当然不可能重返大一,重新来过,但是自己的一些感悟,或许对还在读大学的你,会有所帮助。分享我心中与室友相处的 4 个重要原则:
原则 1:降低期望值,室友就是室友,不一定会成为朋友。
那么当其他人与你不是志同道合、生活各种习惯都不太一致时,请勇敢地独来独往,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或者结交其他人,而不要为了维护「我不是不合群的人」这种虚无的面子而强迫自己跟随他们。
原则 2:不要对室友们有过高的要求。
宿舍是大家的宿舍,室友们可以在这儿聊天、说笑、打游戏,只要她不是在凌晨 1~2 点,都是被允许的。所以倘若你喜欢安静,你想要学习,而其他人没有同样需求时,你可不要希望别人来满足你,这是过分的了。你不如自己去图书馆或者空教室学习。而且,没课的白天,在宿舍里呆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原则 3:不要只跟室友玩,也不要只跟班里的同学交往。
如果你只跟室友玩,一来是自己把自己圈子搞窄了,白白浪费这大好环境;二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室友间出了什么事情或冲突,相信你、支持你、愿意为你说话,或者至少知道你这个人不坏、不会人云亦云误解你的局外人,哪里找?怎么会有?因为你只跟室友们玩,不太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不怎么跟其他同学相处和交流,那么其他人跟你也不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那怎么会怎么能帮你说话呢,你根本就也难以证清白了。有时候,这种不远不近的弱关系,反而是最有帮助的。所以,不要也不能只跟室友玩。
原则 4:摆脱感情执念,灵活应对关系
首先是,室友不一定会成为朋友,要想日常相处和发生矛盾时,不平白无故地消耗自己过多的时间和心力,请「事是事,情是情,摆脱感情执念」。
其次是,当感情发生变化时,学会成全,学会告别和接受。
比如本来感情很不错经常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对方为了一个其他的利益或者面子,而放弃了你,不愿意和你站在一起,跑向了其他人。那么,OK,接受就是了,我成全你。感情要走,我不留。我们都是自由的人,互相选择才可能是朋友。
- 总结:大学依然是收获亲密朋友的最好时期
可能很多人都扪心自问过:为什么大学室友难以成为真心朋友?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四年,刚好是每个人在自我探索和快速成长的时期,每个人都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
因为内在价值体系都还未初步建立完整,同时对未来又很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人处世和学习方向其实都在尝试和探索中,所以在各自的语言、行为和抉择上,也就难以有主动清晰而坚决地互相选择和一直坚定的同行了。
而真正的友情,却是需要经历一些人性和利益的考验,被抉择或者选择过,能否留下来,才能证实有没有,还会不会继续。
但是,那些你付出了真心和时间去相处的关系,就算最终没能成为朋友,然而自己努力过了,在过程中也有所成长,那么,就及时放手吧。
大学依然是收获亲密朋友的最好时期,你可以继续寻找和付出,只是要记得提醒自己:预设立场「室友、同班同学是朋友」要不得、下意识地高期待「我跟 ta 会成为好朋友」要不得,关系发生变化时请「接纳现实、顺其自然、灵活应对」。相信你终究会收获到好朋友的。
愿你大学里能跟室友们和谐相处,偶有矛盾发生,也能顺利解决。
以及,若你有幸跟室友成为了好友,那值得感恩,我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