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考研复试怎样准备个人简历?
所属系列:考研经验手册:正确择校,科学备考-第三章 考研复试篇
知乎盐选 考研复试怎样准备个人简历?
先说结论,考研复试简历上的加分项有这么几个:
· 排版美观:打开之后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 内容详实:没有水简历,没有堆砌经历,过程具象化,结果量化。
· 语言凝练:使用书面语,减少口语化的字词。
· 态度认真:不要有错别字,写在简历上面的内容能够自圆其说。
· 核心实力:四六级、本科成绩、科研经历、实践经历、奖学金等亮点。
简历是蔡文姬,应该变成你的得力辅助,危险时刻能帮你加血,你也要站在加血圈内(意思就是简历上面的内容要 hold 住),不要给自己挖坑。
记得复试时,在我后面的同学带了一份简历,后面居然还有之前实习时的薪资。而且还有一段工作经历写的薪资是「面议」,估计是没有该模版,被老师怼了一顿,复试被刷,这样的简历还不如不带。
加载中…
本文内容:
一、为什么要写简历?
二、考研简历要体现什么能力?
三、考研简历写作技巧
四、考研简历模版分享
五、复试相关内容答疑
一、为什么要写简历?
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了解它背后的含义。在我看来,用一份优秀的简历把优秀的你推销给老师。在复试当中,一份优质的简历可以起到引导老师提问的作用。如果是调剂&申请导师,因为大多数同学都会采用发邮件的方式申请,看了简历之后,一旦他们今日心里装下你,来日就装不下任何人,那你就成功了,他们会在复试过程中做好你的蔡文姬。
1、展现优势:
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要会挖掘,只要你有经历,相信我!都可以包装的很好看。因为在复试中,每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同,在复试的 15-30 分钟内,可能无法充分展示你的个人优势,但是简历可以!简历可以把你的亮点尽可能全面的展现给导师,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
2、突出态度:
其实简历不单单是一张纸,也不单单是纸上的内容,简历应该是「一揽子的情商」。不带简历去复试现场,你发现别人手一份,那时候真的就会很慌张。
你可以通过简历体现个人性格特质,比如排版的美观性体现你的认真,通过内容翔实、逻辑顺畅的经历展现你的专业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简历也可以体现出你的情商,上一位同学打一份简历让老师传阅,你准备充足的简历保证老师人手一份,说明这孩子做事真的可以。我们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有铅笔就得有橡皮」就是这道理。准备简历,还要准备一揽子的配套情商,复试效果会倍速变好。
3、掌握节奏:
任何成为简历的内容都有被问到的可能,这确实为我们复试准备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反过来想,这种难度反而可以转化成某种程度上的可控性。利用简历引导老师提问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带简历后,如果老师对简历内容感兴趣,他会问简历的问题。那你评估一下,简历上都是你熟悉的,是不是很赚便宜呢?比全部问题都是专业问题好多了吧?要学会通过简历,引导老师的问题方向,最好把问题控制在你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特别是压线的同学,一定要展现自己的优势。
(2020 年 12 月 25 日最新补充)中国传媒大学发文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初试分数不再成为唯一参考标准,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
中传的这项改革,不再是纯粹的「一考定终身」,而是「考试+材料评议制」。很像保研同学申请夏令营、推免的流程,也跟申请海外学校的制度非常相似。意思是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再决定哪些学生入营录,这就可能会考察学成的在校成绩、学术成果、获奖证书、自我陈述、科研设想、个人作品、实践经历和推荐信。不过目前来看,考研复试阶段除中传外,其他学校准备个人简历就够用啦!
二、要在简历上体现的能力
1、科研潜力:
国内本科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研究生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研究能力,有很多能力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所以其实考研是考察是否有科研潜力。
澄清一下,科研潜力≠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要用已发表的论文、课题立项等学术成果来体现的。但是在本科阶段能做到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复试中能够体现科研潜力就好了。科研潜力是指你已经具备了做学术研究的基础素质,如文献查找、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专业能力:
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学科基础是基本前题。
在面试过程中,老师考察我们专业基础的方法,除了初试成绩、本科核心课程成绩之外(这个可以反应你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反应出我们的专业功底。但很多同学,课是修了,学分是拿到了,成绩甚至很高。但对于自身专业的理解知识一知半解。只知道这个理论叫什么名字,具体什么意思,但是理论应用,模型分析,就不会了。
更要命的,社科很多理论,而且有的很像,很容易混淆。而且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演化过程和适用领域,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专业的理论都是舶来品,因此在分析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国情境的特殊性,因而在使用时更要注意。基础不牢,更容易被老师识破。如果是常识性的错误,就很减分。
3、个人素质:
在导师的心中,能进入复试的考生彼此之间不会相差太多。
如果你考的专业需要特定的技术,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接收与他相似的、志同道合的学生。简单点说,就是对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对这个方向有一定积累的学生。
导师之所以要招研究生,是因为他的知识需要传承,他现在做的事情需要帮手。
不同于求职简历(匹配岗位),考研简历重点是展现个人素质,老师都会想要学习能力强、执行能力强、聪明好带的学生,因为可以帮自己做很多事,即使是你的简历写的各种匹配招生简章,也未必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应当做的也是全方面展现自己的优秀。
三、复试简历方法论
1、写作结构
1.1 突出经历优先级
在简历的排布上,优先级如下:学术科研经历学科竞赛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学习培训经历校园实践经历。你要把重要的经历,想要老师提问你的经历放在简历拌面的黄金位置,也就是这一块。
加载中…
这是我之前存的简历模版,内容为了演示随便搞的哈!
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前几项经历也不用着急,再强调一遍,有科研经历的还是少数,所以不要慌张。去年有个考武汉大学的学妹,我帮他润色的简历,她复试后跟我说:
加载中…
武大学妹拟录取报喜!大家一起沾喜气!
说这个是为了告诉大家,没有科研经历不是一项什么大事,不会对你的复试有不好的影响。任何一类经历都能够挖掘闪光点,只要能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读研潜质就可以。
1.2 经历描述三步走
如何让自己的经历更加吸引人?有一个秘诀,就是 STAR 法则,STAR 是 Situation(情境)、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在什么情景下,有什么任务,采用什么行动,取得什么结果,这就是 STAR 法则。
在描述每一段经历的时候,最好按照「项目背景或介绍」+「你负责的工作」+「你做事的方法」+「这件事情获得的结果」 这样的结构来描述。
老师在面试中会采用行为面试法,意思就是通过你的做事情的行为,观察你的能力。举个例子,比如老师想问你「你觉得你能吃苦吗?」,根据行为面试法,老师不会直接这么问,他们会问「你曾经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背后他们想知道的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通过你如何解决困难来判断你的个人能力。
写简历也是一样,我们在写个人经历的时候,不只是写我们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要写我们做了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做的+数据结果(如果有)。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种描述方式:
案例一:
· 【普通学生版】大二到大三,跟着学科老师做科研课题,和小组成员一起为老师查找文献,整理资料,获得老师好评。
· 【优秀学生版】本科期间加入导师课题组,主要负责文献查找与整理、基础数据收集、文献综述板块。采用定量问卷调研、组织深度访谈、整理各类文献等方式,对 XX 课题涉及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撰写文献综述和相关材料。期间参与过 3 个省级课题,参与撰写论文 XXX、XXX 和 XX,获得老师好评。
案例二:
· 【普通学生版】大二到大三,在美团网实习,负责的工作为商家运营。负责每月商户续费率的数据分析及一些基础工作,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相关文章给商户参考。同时,也会举办沙龙和活动在线下给用户解答问题,帮助商户出单。
· 【优秀学生版】实习于美团点评 XX 部商户运营岗位,负责跟进商户数据,保证广告产品新签与续约率。以周为单位进行数据复盘,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进行原因分析。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商户培训,线下策划沙龙、讲座形式赋能付费商户,提高商户的粘度与续约率。实习期间,撬动新签商户 200 个,广告续约率由 34% 增长到 42%,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增加 20%。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还要根据你的真实情况,采用不用的「专业语言」进行描述和排兵布局。
2、写作原则
· 量化过程与结果:经历最好用数据支撑,数据能给阅读简历的老师醒目+清晰的感觉,结果要量化才更具信服力。比如:在 XX 背景下,运用 XX 方法,获得 XX 结果。
· 分类描述经历:最好通过队形一致的小标题,将一个经历分类描述,这样可以在整洁版面的同时,也方便老师阅读和查找重点,重点是,总结归纳能力是研究生的基础能力,让老师通过这个简历看到你的素质。
· 简洁使用语言: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就不要用两句话,经历描述不要冗余,多使用专业语言。
· 干净美观排版:抛开上述原则不说,有一种情况绝对是超级减分项,那就是排版很不工整。这一项做不好,几乎第一印象分就没有了。简历必须要做到就是需要阅读体验好,内容含金量高。在读研之后,无论是给老师查找文献,还是写学术论文,最基础的就是有优秀的排版能力,排版好看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就是好看,学术做的越好的老师对你的排版能力要求会越严苛,连小小的简历都排不好,4w+字的毕业论文还怎么排了?
3、其他注意事项
· 个人邮箱:很多人说 QQ 邮箱会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不建议用 QQ 邮箱。其实没关系的,只不过你一定要把邮箱名字改成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要用 QQ 昵称!你可以脑补一下,当你给老师发邮件时,老师那边显示你的昵称是:【夜色的温柔】或是【青春之殇】,你可想而知老师的心情。所以,一定记住将 QQ 邮箱名称改成自己的真实姓名,或者你将 QQ 邮箱升级为 foxmail 邮箱,可以绑定 QQ 接收 QQ 邮件。
· 手机号:131 xxxx xxxx 这样的排布方式更容易让别人进行理解,省去导师因为注意手机号而耽误看到你优秀一面的时间。
· 简历封面与 logo:除艺术类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同学不需要有简历封面,当然,如果你设计的很好看可以放上,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不要封面也无妨。学校 logo 的话,加可以不加也可以,我寻思其实不用那么花里胡哨。
· 本科成绩:本科成绩包括课程分数、平均绩点、平均分、专业排名等,这里面那个高、那个好看写那个。
· 证件照:之前做了很多简历,有的同学给我的照片是自拍、生活照、艺术照,总而言之看起来比较奇怪的照片,甚至还有的同学提供了小学毕业证上的照片,这些同学真是心大啊。不同于求职简历,考研简历中,提供不太适合提供证件照,可以提供一些比较清新的照片,这里给个推荐:米白底证件照、浅灰色(浅蓝色)的证件照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建议选择大红底、大蓝底的证件照。至于是否需要穿西装,我觉得还是不要了。
四、写简历应该注意什么?
1、突出优势,而不是堆砌经历。
简历撰写需要突出优势,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比如你帮老师搜集资料,是不是看起来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但是也能写出亮点比如突出怎么搜集的,什么渠道?搜集之后用什么形式交给老师。这才是亮点和能力,不然资料搜集 100 年,一点用也木有。再比如你做问卷调查,你问题怎么设置?搜集问卷后用什么分析?经历不是亮点,这些过程才是。如果给你们一份简历,只说,我在哪里实习过,工作内容是什么,那还不如不要交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这样的简历,每个人上网 copy 一下就能写,何必花钱。
2、排版美观,干净整洁
我收到的很多简历,都还在用表格!!!研究生了,审美总该是有的吧,整体排版是简历的脸面,不说内容怎么样,首先要美观,加粗、换行、两端对齐、格局布置是最基本的。
3、学硕突出学术经历和读研规划;专硕突出项目和实践,适当突出学术。
经历和项目要按照以下格式:名称+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可量化)
只要你能写这些,就比市面上大部分改简历的优秀了,因为就算是自称「专业」的人,大部分都只做到了名称+方法,好一点的给你展示结果,但是过程阶段很少涉及,而过程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因为只有结果就太空了,到时候很容易掉坑里。
4、通过简历引导老师提问
还要给你们一个建议就是要学会通过简历,引导老师的问题方向,最好把问题控制在你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特别是压线的同学,一定别给自己挖坑。
比如在简历上写:横扫大学图书馆之类的傻话,估计连老师都不敢这样说;也不要写学习能力强,认真负责这类的没有信服力的自我评价;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要会挖掘,只要你有经历,都可以包装的很好看,这也是以前写简历的时候,跟那个学长学的。
5、读研规划怎么写?
最好不要按照大一、大二、大三的时间线来写,很傻。
给大家一个思路吧,你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课业方面、学术方面、实践方面。
课业上:踏实学习研究生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学术上:科研、发论文、研究生课程、读博(需要扩充,学硕重点写)
实践上:实习、创业(或者自己想做的事,学硕不建议写)、活动、比赛等
6、写简历应该避免什么?
· 口水话
· 给自己挖坑(可提前准备)
· 太理想化,自说自话
· 太啰嗦
· 堆砌经历,没有过程,结果也没有量化。
上述内容是我部分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写了很久,孩子们可以参考一下,天天跟考研的同学混在一起,我就时常会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太低了。你要相信你很棒,而且你已经坚持了初试全程,接下来就是临门一脚了,在考研上面你打败了多少孩子啊。
每个人的经历都有闪光点,但是很多人不想去挖掘,不想去思考一些工作的意义,以至于很多同学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讲真,你们真的很优秀~
一篇文章不足以覆盖所有场景,如果还有问题你们可以留言哦。
现在时间还早,建议大家可以先把简历做好,总之,如果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优先写一下科研经历,如果没有科研经历的同学,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什么经历能够体现「科研潜力」。
————————————————————
本站(yanxuan.org)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